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检测设计邓翠菊一。教学目标及其功能教学目标指教学之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预期及教学之后这些预期的达成度。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之后。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导教、导学、导评三大功能。在备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有效的教学始于教者与学者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布鲁姆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目标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盲目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高效教学:在单位时间中达成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时底线,高效教学时上线)二。教学目标设计及其主要问题1.学科知识目标设计欠缺知识目标是三维目标的第一维,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每门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环节。没有学科知识的教学是空心教学,没有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最不准确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描述l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l依据知识点的就知识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l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l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确立过大,目标泛化,贪多求全肤浅地理解“三维目标”,把“三个目标”简单相加,并列陈述;或理解为“三种目标”缺一不可;或理解为“很多目标包罗万象。贪多求全的结果是任务太多,蜻蜓点水,缺乏实效。3.目标错位,主体误置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就是指学生的发展状态或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的目标要求,要用学生发展状态的语言表述。用“是学生…”,“让学生。。。。。。”,“通过。。。。。。”,“完成。。。。。。”等嗾使多余或含糊有问题的表述,是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本身不明了才导致的表述。4.虚泛化,表述含糊笼统,不可操作,不能检测。教学目标表述指用文字对教学的预期结果进行简明而完整的说明。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清晰,明确,具体,要可操作,可观察,可言传,可训练,可测量,可评价,不可笼统,含糊。《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结果性行为动词描述:(1)知识l了解水平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l理解水平解释,说明,归纳,概述,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l应用水平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2)技能l模仿水平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l独立操作水平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l迁移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l体验性目标l经历(感受)水平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l反映(认同)水平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摒弃等。l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采用表示学习结果的句式来表述教学目标l使用“能。。。。。。”,“会。。。。。。”,“有。。。。。。”和“有。。。。。。能力”,“有。。。。。。技能”,“有。。。。。。品质”等句式。教学目标设计与操作检测l目标预设准确l目标推进有力l目标预测科学三。教学目标操作与检测的主要问题1.教学操作环节偏离教学目标一般较学过程主要包括就邪恶导入,教学揭示,教学强化,教学检测,教学结束等环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操作环节中,要有清醒的教学目标意识,要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胸有成竹,通过有目标地对教学内容的有序传达和交流,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并形成和发展相应素质和能力.所有教学操作环节都应指向教学目标,并强有力地推进和不断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一些课堂操作环节远离了教学目标。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重要根源。2.缺少教学目标的检测环节目标检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状态或达成度要进行目标检测,有相应的有效的检测环节,检测方法和相应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