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五年级书法提高《穿插避让》教学案例富教小学崔亚波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能领悟左右结构汉字穿插避让规律。2、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3、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礼让美德。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领悟左右结构汉字穿插避让规律。教学难点:在临摹中能把握应用穿插避让规律。三、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器、独体字头饰、米字格四、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激发学习兴趣。2、播放flash片段《山羊过桥》3、共同探讨《山羊过桥》的问题。两山羊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么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行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办?4、学生表演5、揭题师:实际上我们谦让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动画片中的两只小羊如果学会了谦让就不至于都掉到河里去了,其实在我们的汉字书写中,也体现了谦让这样的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穿插避让这一内容。(板书:穿插避让)那什么是穿插避让呢?我们结合具体的字例来说一说。(二)讲解“穿插避让”1、课件出示一个书写不规范的“林”字。同学们觉得这个林字存在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怎样写更合适?2、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两个“林”字,后面那个“林”相对前面那个林发生了那些变化,谁能说说理由。(生观察发现:第一个“林”字的两个木一样大,字太大,太胖了,第二个林,挨得太近笔画在打架,最好把左边木的捺脚改为点。)出示正确的“林”字。3、通过林字的变化你总结出什么规律呢?指名回答师:小结:左边的捺收紧缩短改为点,位置就空出来了,应该让右边的一撇充分舒展开来,这样才显得这个字有收有放,和谐美观。如果刚刚这个撇没有伸过来,就显得太空洞,结构很松散。在汉字的书写当中,这种情况就叫做“穿插”,而右边的木的一撇“穿插”到左边木字的一点下去,又离不开这一捺的“避让”。小结:在左右偏旁的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称之为“避让”。师:现在知道什么叫穿插什么叫了避让吧。4、老师示范书写“林”字。(三)理解应用1、生上台玩一玩拼字游戏。:“禾”“火”2、生小结游戏结果。让一位学生上台试写秋字。3、生在字帖中找一找哪些字应用了“穿插避让”。4、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说。5、玩找朋友游戏,迅速找到能与自己戴的独体字合成一个新字的同学,并站在一起。6、师示范用穿插避让规律书写一个新组成的汉字。7、出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图,学生对照,检查写字姿势是否正确。8、生取出练习纸书写组成的汉字,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高山流水》,生练习。9、借助实物投影进行点评。(1)肯定优点:避让准确、穿插到位(2)指出缺点:10、临摹“以礼相待”四字成语。1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生继续练习。(五)评价小组内评出最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自评、点评。教师找出典型的作品,借助实物投影进行点评。(六)总结升华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汉字的书写规律之一——避让穿插。其实中国的汉字美就美在于它能互相包容互相避让,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还有个在书法界广为流传的故事呢!公主和担夫争道故事说的是大书法家张旭在路上看到当公主的轿子在狭窄的道路上与担着东西的担夫相遇时,那就是公主的轿夫尽量把轿靠路的一边,而让出另一边。担夫却把肩上的扁担顺成前后一直线,让出道路的另一边,然后双方紧紧靠边相让而过。希望同学们在练习的时候,细细的体会避让与穿插的规律,也希望我们同学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受到和谐、谦让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同学相处时要学会谦让。五、板书设计:穿插避让收中间找空间六、作业设计:写“以礼相待”四个字,注意穿插避让。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避让穿插”这个书法术语,我在设计时安排了几个小的环节,降低学生在认知和操作上的难点。首先,我以一段动画短片作为导入环节。这个短片中蕴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互不相让的结果就只会自取灭亡,因此只有互相避让才是最好的办法,由此很好的揭题。其次,我用课件出示一个书写规范的“林”字和一个书写不规范的“林”字突出后者字的结构太松散了,学生能敏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