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活动目标】1、完成《坐井观天》集体备课活动2、通过集体备课,解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等问题,确定(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提出可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设计。3、探索线下集体备课模式。【活动方式】研讨交流,资源共享【活动组织】主持人:罗成会成员:牛国梅高丽王海霞赵艳霞【活动环节】环节一:研讨交流时间:2017年11月14日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环节二:设计浏览时间:2017年11月14日《坐井观天》主备人初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提出可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教学步骤】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板书理解“井沿”。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4.感悟第二次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