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执教: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樊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页【课例说明】本课作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中分层互助教学的策略研究》专题研究成果的具体说明,“学生组内互助,教师分层指导、师生分层评价”是本节课关注的重点,具体安排如下:1.在预习检测中,组内互助分层达标;2.在猜想验证中,师生互助分层达标;3.在拓展延升中,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分层达标。【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了解了四边形的种类,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掌握了量算、撕拼等基本探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转化”意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了三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六人一小组的互助学习模式训练,已经具备初步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质疑补充的能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资源方面:学校有教具、学生会自制简单学具、学生会在白板上进行简单操作,体现白板的交互功能。学生已初步熟悉小组内的合作互助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促进作用。【教法与学法】教学方式:六人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模式。小组合作小组展板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方式进行。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互动研讨、教师提升技能与方法为手段,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全员参与课堂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中不但能得到知识、技能、数学思维上的提升,更能在小组合作互助、全班互动研讨的过程中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让数学课堂成为有生命力的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学生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本课内容主要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具、多媒体为辅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为渠道,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学法:自主预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教学目标】11.通过测量、计算、撕拼、推导(转化)等方法进行探究,充分感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渗透猜想、验证、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助,验证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体验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一)课前下发《自学单》,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内容。【预习要求】1.回顾“直角、平角、周角”的样子和角度。2.用A4白纸剪出4个不同的四边形。3.用水彩笔涂出每个四边形的内角,并思考它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4.猜想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是否也和三角形一样,有一个固定的度数?如果有,是多少度?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5.完成预习检测;(二)课上检测【预习检测】1.判断下面各图形,是四边形的画√,不是的画×。2.标出下面四边形的内角,思考什么是它的内角和。2(本环节在落实课题方面的策略:)1、分层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2、分层达标,并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帮扶作用。1.第一题:每个小组的6号依次回答,如果错误由本组成员纠正、补充。提问:什么是四边形?2.第二题:课件出示四边形内角标识方法,学生自行订正。提问:什么是四边形内角和?用数学的方式如何表示?∠1+∠2+∠3+∠4=?)【设计意图】自学单中明确的预习要求,为学生预习提供明确方向。探究问题提前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上的分层反馈,让教师高效掌握全班掌握情况,并为之后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知识基础。二、自学探究(一)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根据什么得出的猜想?(二)验证猜想1.独立思考、整理探究方法,准备组内交流。2.小组根据“探究要求”完成小组内交流互助,将成果整理到展板上。【设计意图】通过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特殊的四边形内角和是360°,猜想所有的四边形都是360°,由特殊走向一般,进而开始验证。自学探究的部分学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