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爱莲说》周敦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教学设想:《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为主,多种诵读方式向结合。《爱莲说》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第二课时中,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池塘里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写出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简介作者,了解体裁: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理学的奠基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立廉溪书堂讲学,世称因“濂溪先生”。周敦颐是一代儒学大师,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2、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注音,句子的停顿及节奏。2给下列字词注音。(出示小黑板)yífányūzhuódíliánxièyìyīxiǎn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5课文中应该注意的字,词(1)陶后鲜有闻(xian),形容词,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xian),形容词,鲜艳,美丽。(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动词,从。。。。。。出来。不复出焉动词,出去。(3)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意义。莲,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结构助词“的”。(4)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活有座动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远。(5)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6文中重点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2文章第二段中,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了那三种人,作者有事那中人?五小结(省略)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2翻译课文,完成作业本上。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一作者简介二文中的生字词鲜(xian),形容词,少鲜(xian),形容词,鲜艳,美丽。出动词,从。。。。。。出来出动词,出去。远远播,形容词活有座动词远距离远蔓生枝蔓。枝长枝节。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正衬菊花——隐士——鲜莲花——君子——同予者何人牡丹——富贵人——众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