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阳八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题一、选择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2.下列关于减小误差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C.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D.细心地测量就能避免误差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0.8mC.中性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0sD.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200g4.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A.松香、萘、冰B.石英、蜂蜡、冰C.水银、食盐、海波D.铁、铜、玻璃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湿衣服晾晒变干6.关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实像B.镜中的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C.物体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变小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7.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以说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是()8.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白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B.白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金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D.金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9.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法成像10.“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同学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11.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1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B.15cmC.20cmD.30cm13.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当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关于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立的像B.正立的像C.放大的像D.缩小的像14.盛夏天气炎热,小云利用冰箱制作冰块.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全部结冰.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变小B.质量变大C.密度变小D.比热容不变15.关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16.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17.如图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8.如图所示的4种光学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二、填空1.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