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3、背诵两首古诗。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4、指名说。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四、读诗想画面。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五、读一读,想一想。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六、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5、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