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纳入和贯穿摘要:人是感性的,人生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不乏消极的态度。如何调整克服消极因素,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这是一个课题,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授人以财,莫如授人一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性格原因,感情色彩的取向就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容易沉溺在消极感情色彩中,行到水穷处,郁郁寡欢,不得终日;有些同学则能以积极的态度,行到水穷处,能够释然洒脱,转移视角,坐看云起时。关键词:积极态度人生观人是感性的,人生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不乏消极的态度。如何调整克服消极因素,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这是一个课题,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授人以财,莫如授人一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里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性格原因,感情色彩的取向就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容易沉溺在消极感情色彩中,行到水穷处,郁郁寡欢,不得终日;有些同学则能以积极的态度,行到水穷处,能够释然洒脱,转移视角,坐看云起时。此所谓:什么样态度决定什么样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因此,作为从教者应该注重心理引导,调动积极性,增加内动力。一、导入环节中,积极心理学的渗入在生活中,“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更具积极意义,在心理上也同样如此。就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所说的那样:“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抵御和治疗创伤,使人们生活的更好,是积极心理学家的主要使命。”对于教学来说,引导学生积极地看问题很重要,这甚至可以扭转学生的命运。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就十分有必要渗入积极心理学,让其成为学生人生行进的轨迹。导入环节是学生没形成思想方向之前的启蒙环节,学生的心理防区基本在这一环节打开,很容易被首先触碰到的价值观定型。所以,每堂课的心理启蒙环节最为重要。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盗火、被罚、解救这三部分将普罗米修斯这一伟大英雄人物镂画得深刻、生动,他甘愿冒死为人类带去永恒的光和热,这是一种超越肉体意义上的献身精神,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梗概。雷击电闪、风吹雨淋、日晒鹰啄不是好人的最终命运,这些反而将这一人物衬托的更为神圣。教师的导入不要以偏概全,肤浅的只陈述伟大的人物所遭涉的磨难,要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什么是伟大?是承受巨大的痛苦磨难之后,对向人间撒播善和爱的坚持。我们可能会看到巨人肩膀上的重伤,但恰恰是这一点,反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不畏,什么是奉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人物!”这时学生们会积极翻书,积极研读,用积极的眼光打量这位神话中的人物。二、教学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贯穿文章千古显微人生,作者用细腻的心思拿捏文字,将宇宙、生命、人生都拘牵在了一方白纸上,那些感情和思想也都渗透在这字里。可以说,能用笔写出的都是一些释然的东西,这些东西里是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面对这些释然的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将积极心理学的味道贯穿始终,将学生引领到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观念上,指导其豁然的1看问题和生活。那么怎样将积极心理学揉进教学过程中呢?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为例,字里行间充沛着高尔基和儿子浓浓的父子情意,诠释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婀娜多姿,向清风四洒芳香的美丽的花儿,为高尔基带来了许多乐趣。于是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是充满的人生富有哲学意味的一句话,是文章的文脉,教师要利用这文脉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高尔基先生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大家说说看。”当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教师可以当一个引路者,将学生思想尽可能引向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总结,将积极心理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是一种赋予,是善和爱的传递,当别人接受你的给予,并还你微笑,你会感到喜悦,觉得自己有价值。这是‘给’。‘拿’是索取,是把别人的东西置于自己的怀中,这种行为总是让自己觉得不踏实。不踏实的内心总会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