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7-2021年)实施方案2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油料等四个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7?8号),着力推进《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7-2021年)》的组织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拓展、规范、提升为重点,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亮点,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内涵。3(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化。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机制。2.以农为本,利益均衡化。以农民为首要受益主体,实现乡村旅游业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3.因地制宜,产品特色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个性化发展,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4.市场导向,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和网络化运营。5.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旅游开发与消费,形成城乡之间互用资源、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46.保护生态,发展持续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和产业格局。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乡村旅游强乡镇200个、特色村1000个、农(渔)家乐经营户10000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50个,森林和湿地公园330个。打造50个乡村旅游知名品牌、5个AAA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到3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二、发展重点5(一)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根据我省乡村旅游特点和优势资源条件,深度发掘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森林生态、滨湖湿地、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养殖、农业示范园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兴办乡村旅游项目、节庆活动。重点培育传统民俗、休闲农业、古村镇(风情小镇)、农家乐、渔家乐、红色旅游、新农村、乡村节庆、生态循环、乡村博物馆等10大类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由单一旅游观光型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参与教育综合型转变。“十二五”末期,形成品类完整、结构合理、深受城乡居民和海内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10大类乡村旅游产品是:61.传统民俗类:以乡村传统民俗为主题旅游资源,以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参与为主体项目,保护弘扬齐鲁民俗文化。2.休闲农业类:依托乡村田园风光、特色种植养殖、农业示范园区等资源,以采摘认领、科普教育、农事农艺体验等为载体,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需求。3.古村镇(风情小镇)类:以古镇文化观光、特色小镇度假和地方风情体验为主题,建设多元特色旅游小镇。4.农家乐类:以吃农家筵、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题,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以及农事活动、休闲娱乐等服务。5.渔家乐类:以特色滨水休闲、水上游乐和滨水度假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