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知识精讲 人教版 试题VIP免费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知识精讲 人教版 试题_第1页
1/8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知识精讲 人教版 试题_第2页
2/8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知识精讲 人教版 试题_第3页
3/8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知识精讲【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二.重难点分析:1.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的方法。2.学习本文在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三.教学步骤:(一)《发问的精神》1.词语积累介意:在意或注意。景仰:佩服尊敬;仰慕。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2.简介作者: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湖南人,长期担任编辑工作。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3.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段):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第一层(4段):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第二层(5~8段):正面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第三层(9段):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第一层(l0段):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第二层(11~13段):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第三层(14段):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4.文章内容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4)提问: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句中的“那把钥匙”指什么?两脚书柜是什么意思?发问的精神。书呆子。5.文章小结本文议论了关于发问的精神。作者提倡发问,认为发问精神非常可贵。阐述这些看法,主要采用了提出正面论点和提出反面论点相结合的方法。在提出论题后,先提出正面论点,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然后提出反面论点,用讲道理逐层深入论证,正反结合,强调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提高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1.词语积累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整齐家政。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2.简介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歇根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密歇根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三语文发问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知识精讲 人教版 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