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阅读(60分)(注:主观题意思对即可)(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1.后不见来者2.野渡无人舟自横3.随风直到夜郎西。4.剪不断,理乱还,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开我东阁门,脱我战时袍。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古文阅读(15分)10唐代,柳宗元11.格外;呆呆的样子;忽然;跟随。1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3.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谈。(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15.对……说;放。16.聪明、忠诚、善解人意。答出两方面即可得满分。17.西楚霸王项羽和乌骓马,关羽与赤兔马。(三)现代文阅读(25分)18、shùyùjīnhuì19、自告奋勇,绘声绘色。20、(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3)关心流浪儿童(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6)给我们“演戏”(意思对即可,每点一分)21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事例2分。)22、第⑤段作者描写了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作者用“津津有味”写出了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认真、投入的样子;用“紧张、恐怖”“拍手顿足”,既写出了孩子们被父亲讲的故事情节所感染,又写出了听故事过程中的感受,作者重点写这些从侧面烘托了父亲讲的故事,生动、传神。(能结合内容答出侧面描写或烘托即可得满分。)23、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或通过对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答出任意一方面都可得满分)2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父亲”形象特点1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四)名著阅读(5分)25.西游记,吴承恩。26.从取经的历时之长,路途之远两方面体现了取经的艰难。27.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为实现取经的目标,他们历经磨难,不畏艰苦,具有执著的精神与百折不挠的精神。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一)综合实践(10分)略(二)作文(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