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濉溪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B项,“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C项,“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D项,“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故选A。)2.A(A项“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正确,从全文来看,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故选A。)3.B(B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文中有“‘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据此可知,是因为“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所以才不能把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当作“杨柳”皆指柳的证据。故选B。)4.C(C项,“这里运用了十分写实的手法”说法错误,“眼神一遍遍地抚摸”,其意是用眼睛一遍遍的打量,这里用比拟(或拟人或通感)的手法,形象而传神。故选C。)5.奶奶是一个①勤劳能干②干净整洁③有原则④对儿子充满慈爱与思念、珍视亲情的人。(每个点2分,三点即可;其他点言之成理亦可。)6.①线索作用,小说是按照丢玉簪——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②人物塑造上,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③主旨上,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每点2分,共6分。)【点睛】对于物象作用,答案一般包括: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⑤“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7.D(D项,结合图表“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分析可知,“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错,“传统产业”应为“创新产业”。故选D。)8.A(B项,结合文本内容“‘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分析可知,选项“独角兽企业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因而成为区域城市名片,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说法强加因果;C项,“参与企业管理”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项,“非外在因素”说法错误,原文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故选A。)9.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②社会土壤。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推动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每点2分,三点即可。)10.B(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定川”、“潘原”、“关中”“山谷间”(地名)“仲淹”(人名)、“贼”、“民”,动词“败、大掠、震恐、闻”等。“贼大掠”排除AD,“贼已出塞”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11.D(D项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故选D。)12.B(B项,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故选B。)13.(1)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