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安庆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D(“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说法有误,原文“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故“无法”应为“不易”。)2.(3分)B(“大多是在湿度为……”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文中的表述是“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可见是“相对湿度为”,而不是选项里笼统的概述。)3.(3分)D项中“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属于无中生有。4.(5分)B、D(B.“主要是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不合文意,应为主要是希望能“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聆听“一片蛙声”;D.作者并没有聆听到窗外的一片蛙声,而是电脑敲击出的“怀想”。5分,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超过两项无分)5.(3分)解析:理解散文题目的含义,可以从题目的线索作用、抒情作用、表现主旨的作用等方面分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既有线索作用,也有寄托情感的作用。答案:①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整篇文章都围绕着“蛙声”来展开。第②段写了皎月之下,白水之上的“蛙声”;第③段写北国即使有雨,也引不来天使一般的“小蛙”,也听不到“蛙声”;第④段假想在北京的槐花雨季节,能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水洼之中闻听“蛙声”该是多么的好;第⑤段写在键盘上演绎听到“蛙声”的梦想;末段写在春夜于键盘上“怀想”“蛙声”。②寄托了思念家乡的一片深情。③提示着散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多次描写了蛙声。(6分,一点2分)6.(3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先通读文段,找出文段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即可。答案:拟人,(1分)赋予景物以人的性情,把景物写得形象、生动、传神。(2分)如:说“夜安睡了”,写出了“夜”的静穆、安详;“月儿来到水洼子上”,写出了“皎月”好像是有意要与水洼子相映衬;“小蛙,欢快……端详……尽情……唱歌”,把小蛙的欢快、尽情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3分)7.(3分)解析:此题考查探究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的能力。结合作者“羁旅北京”却怀想南国的“蛙声”,而有“一片蛙声”的南国正是作者“小孩子”时的故乡,由此可知,作者在键盘上演绎的“梦”正是对故乡的思念,“在键盘上演绎”是对北京的生活中缺少蛙声的无奈的“慰藉”。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我”长期羁旅北京,北京的春天没有雨季,尽管七八月有槐花雨,但也积不成水洼,引不来蛙声,即使月夜,也聆听不到蛙声。于是,只好用键盘去描绘“一片蛙声”,去浮想“蛙声”,去演绎一个个能聆听“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的“梦”,去怀想那亲切、温馨、拂动着春夜的暖风、缕缕入心的蛙声。(4分)这表明了“我”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而对南国“蛙声”的一往情深,归根结底就是拳拳的游子之意、浓浓的思乡之情。(4分)8.(3分)A(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作名词,D.形容词作动词。)9.(3分)C(指示代词作定语,“这”或“那”之义。)10.(3分)A(从“此余之所得也”可知,这“有得”指“夫夷以近……亦不能至也”。)11.(10分)(1)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5分,“既”“咎”“极”“夫”各1分,大意1分)(2)孟尝君只是学鸡鸣叫、学狗钻洞偷东西这类人的英雄,哪里值得说是获得士人拥戴。(5分,“特”“鸡鸣”“狗盗”“得士”各1分,大意1分)12.(3分)解析:作答时,可抓住“杨柳”这一意象,还可仔细体会“发”的内涵。答案: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3分)“春堤杨柳发”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触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3分)13.(3分)解析:作者的哲思来源于对景物的感触,答题时要着眼于全诗。答案:“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的描写,是诗人临景而生发的哲思;(2分)以草木荣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