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烟台市一模)(扫描版)鲁人版2014年高考诊断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B(分别读作bì∕pí,shuō∕shuì,gù/kù,màn∕wàn。A项分别读作qǐ/jī,zhē∕shé,suō∕suō,miù∕móu。C项分别读作qūn∕jùn,bào∕páo,shàn∕chán,qiào∕qiào。D项分别读作mí∕mí,tún∕dùn,qǔ∕jǔ,zhì∕shí。)2.D(A闹意气;B撮合;C慢条斯理。)3.C(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映射:照射。疏导: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泛指引导使畅通。疏通:疏浚;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曲从:违背本心地服从;委曲顺从。屈从: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勉强服从。)4.B(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5.C(A项偷换主语,将“在”和“时”去掉,在“赠送”后加“的”。B项否定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D项语义重复,去掉“旨在”或“以……为目的”。)二、(9分,每小题3分)6.D(“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与文意不符。)7.A(“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与原文不符。)8.D(“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文中没有依据。)三、(12分,每小题3分)9.D(权:衡量,权衡。)10.B(连词,表目的。A①副词,只,仅仅;②副词,于是,就。C①代词,指代上文的做法;②副词,表反问。D①介词,向;②介词,作比较。)11.A12.B(“聚众为盗”在文中指的是被奸人骚扰而失业的艚户。)四、(24分)13.(10分)⑴(4分)大概几口人的家庭,养家糊口、安葬死者的费用,全都从田地里出,州县的各种需要(或“费用”),又要从这些家庭出。(“大抵”“养生”“须”各1分,句子通顺1分。)⑵(3分)让安分守法的百姓卖掉田产来奖赏那些刁滑强横、告发他人的人,不是用来处理政事的办法。(“告讦”“所以”各1分,句子通顺1分。)⑶(3分)让世上的上层执政者,指着您这样的做法而加以效法,难道不损害您的道义吗?(“师”“独”各1分,句子通顺1分。)14.(8分)⑴(4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2分)独居闺阁的作者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2分)⑵(4分)第一句写碧空层层叠叠的云朵覆盖的仍然是故国的河山,言外之意是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2分)第二句请求月光不要再照耀那故国河山的深处,言外之意是这样更能勾起我心中的亡国之痛,委婉地表现了故国沦亡后内心的悲怆之情。(2分)15.(6分)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⑵斧斤以时入山林⑶余独好修以为常⑷古来万事东流水⑸山回路转不见君⑹波上寒烟翠(每空1分,有错该空即不得分。)五、(12分)16.(4分)中央政法委首次以向社会集中公布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的方式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以及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的强烈信号。17.(4分)答案示例:不堪重负的时候,你可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闲,卸去沉重的压力;遭遇困厄的时候,你可以品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跳出困窘的泥潭。18.(4分)答案示例:2007—2011年间,我国出版物纯销售额增长幅度不大,而出版物年末库存量却增长迅猛,出版业面临出版物滞销的压力。六、(18分)19.(4分)一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处“男人和女人”带着娃走出大山,才有了后来创业、娃丢失等情节;第二处“小伙子和媳妇”带着娃走出大山,才有了一家人最终团圆的情节。(2分)二是结构上前后呼应,相似的生活经历形成“巧合”,使故事富有戏剧性,更能吸引读者,收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2分)20.(4分)(1)小说主要围绕亮亮的走失展开情节,“亮亮的家”作为小说主人公为等待亮亮而开的商场的名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