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三中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卷一、阅读(5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东临碣石,□□□□。(曹操《观沧海》)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5.王安石的《江上》中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与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论起意境之开阔,哲理之深邃,王诗则略逊之。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7.杜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却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在《赤壁》一诗中,他以形象思维代替逻辑思维,借用三国时期的人物抒写议论,表达历史兴亡之感。这两句诗是:□□□□□□□,□□□□□□□。8.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以“□□□□□□□?□□□□□□□”一句,表现了大丈夫的崇高精神境界,为后世传诵。(二)文言文阅读(15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本文选自《》,本书是西汉编辑整理的。(1分)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修八尺有余()孰视之()面刺寡人之过()④王之蔽甚矣()11.本文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可以说恰如其分。请你谈谈本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作用。(2分)12.用自己的话回答,邹忌从妻妾客的话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13.古代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可见臣子向君主进谏未必都会成功。本文中邹忌采用了怎样的进谏艺术,使进谏取得了成功?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关于父亲母亲的记忆孙犁(一)母亲的记忆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②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③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④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⑤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