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子棋比赛心理战(穿插典例分析)——此文赠给所有热爱五子棋并参加或打算参加实战的棋手们沈瓒(Solmyr)序言:前些日子看到戴晓涵小品式文章《献给五子棋爱好者》中有一个心理学派,想到作为一个下棋有一段时间的实战棋手,我承认并没有强大的计算力和完美的棋感,而更偏向于赛前准备和比赛心理的研究,我想是时候把我的一些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析了,当然我下棋的时间比起很多朋友还是相当少的,希望大家能给出一些批判性意见。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赛场下再好的朋友,在赛场上也是死敌!下面我就五子棋实战分类分析:一、赛前心理战分析:1、变化的拆解与保留(看似简单的,往往是被忽略的;对于实战准备使用的变化一定要拆解的完善,做好一切对手变招的准备!)首先要讲的就是变化的拆解,很多五子棋爱好者们不重视基础,认为凡是黑必胜或者大优的变化都不值得一看,其实实战中失误的往往就是这一块。在这里,我们就吴镝与段然的08年全团赛实战对局做一个分析,这也是以下很多心理战方面可以分析的典例。(吴镝执黑胜段然,到21为实战变化,22是黑21的唯一防,实战结果段然未走出22手而告负。)实战的时候吴镝按照印象和棋感正确地走到了19,当段然拍下20的时候却完全想不起了。这个浦月二打变化是赛前河北队教练五子棋战术大师李睿凡提供的,记得当时段然意气风发的说要考吴镝浦月,结果还真考中了,这路变化黑是唯一杀,而其他的进攻则都有强防。然后错就错在变化是在比赛前才告诉段然的,给的太仓促!以至于段然没有时间去把这个变化拆解完善!却自信满满的以为自己能防住(当然其中还有其他心里因素导致了比赛结果的产生,我们下文慢慢来分析)。这才疏漏了黑棋21的强势进攻,更疏漏了22这手相当诡异的唯一防。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如果实战比赛需要使用一个变化,那必须将这个变化拆解完善,比如对手的强攻之后的应对手段或者对手弱防之后的杀法⋯⋯至于实战变化的保留,我这里只做一小点的说明:如果想用某个变化,那么一定不能露出这个变化。你可以小小的套一下对手对这个变化是否熟悉(比方说平时下棋考对方某个相似棋型,或者干脆某些时候跟对手说某个变化“简单得一塌糊涂”,当然在这里我说的有些夸张),但是绝对不能让对手得知你最近正在拆解某个变化或者干脆被对手发现你想对他使用某个变化!这样必然导致实战的崩溃!2、如果要考对手变化,此变化不宜为最强变化。我们先稍微思考一下,如果一个人知道某个变化,或者一个人被告知了某个变化,再或者一个人拥有一份别人给的完整的某开局的地毯谱而没有经过二次拆解,那么他一般知道的背下来的往往是最强变化或者杀法,而那些稍微弱一些的点呢?大多比较复杂但是相对较弱的点都是被忽视掉的。我们再来看08全团赛上的一盘实战,来证明相对弱的变化的受忽略程度:(曹冬执黑胜陈新,后续变化不详,黑棋没有走最强变化,最后陈新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错误的抓了曹冬一个四三)在这局中,瑞星的这个15已经被拆解出是白理论必胜,只是当时还属于绝密变化,没有公开(可见变化保留的重要性!)。而在大家的普遍认识中,这个15手的变化仅仅是白有一定优势的可下局面,曹冬本人就在世界团体赛上多次执黑使用这个15的变化。陈新,一位非常执着的棋手,也是著名的背谱达人,凡是知道必胜的谱他一定要记得。据说当时陈新是背熟了这路变化的最强21的完整杀法,就等着曹冬往那里走了,可惜由于曹冬没有接触过这路变化而仅仅只是选择了一个强防而非最强防,陈新很郁闷地没有走出正确杀法。拼到了比赛的拍表时刻,最后由于时间紧迫,陈新错误地抓了曹冬四三。可见,大多数人都是背下了最强变化而忽略了较弱的变化,陈新和曹冬实战的例子就相当于曹冬考了陈新一个相对弱的变化而陈新没有杀下来。因此,我们在选择实战变化的时候最好抛弃最强变化而使用一些相对弱但是却不那么好杀的变化。3、研究对手以往对局,抓住对手弱点,避开对手优点。(1)研究对手以往对局对于对手以往对局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以往的实战谱是最容易反映出对手优缺点的法宝。假设你对一个棋手很熟悉,而他却对你一无所知,比赛时对手开局,那么我们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