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的重要意义(1)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作业、危险作业等不安全行为。(2)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程度(3)及时发现和弥补安全管理缺陷。(4)发现潜在危险,预设防范措施。(5)及时发现并推广安全先进经验。(6)通过安全检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的形式:1.日常安全检查2.专业性安全检查3.季节性安全检查4.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5.不定期的特种检查三、检查的重点:1.应急照明设施是否正常2.消防通道及出口是否畅通3.消防实施配备是否符合要求4.消防监控室运转是否正常5.特种设备运转是否正常6.变配电室的运转及管理是否符合要求7.电视监控设备及电源线路是否正常等四、安全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1.将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2.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人员密集场所事故应急救援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基本任务分以下几点:(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二、人员密集场所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一)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类型(1)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以上三种预案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二)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2.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3.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宜;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三)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1.成立工作组2.资料收集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制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1.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6)现场恢复(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2.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五)应急预案的评审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2.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六)应急预案的备案1.了解自己单位的性质和需要向其备案的主管部门。2.备案时应当提交的材料:(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3.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