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第一节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一、雨期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雨期气候条下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现场设备完好的技术组织措施。2.准备工作a.进入雨季施工后,需及时了解近两天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大雨、雷电的气象预报,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以便提早做好预防工作。b.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必须切实做好思想上的教育、动员工作,有关措施要落实到班组个人。3.技术措施a.土方工程①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②雨期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路面应根据需要加铺炉渣、砂砾或其它防滑材料,必在时应加高加固路基。道路两侧应修好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应设置涵管,以利泄水。③填方施工中,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④雨期前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⑤雨期开挖基坑(槽)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⑥基坑(槽)土方开挖堆在两边的土坡应用塑料袋遮盖,防止土被雨水冲入基坑(槽)内。b.砌体工程①雨天砌筑用砖必须集中堆放,不宜浇水,否则将造成砖含水率过高,砌筑时不能吸收砂浆中的水份,从而影响砌体的质量。②砌墙宜用粗砂砂浆,以保证砂浆的质量。砂浆的稠度要适当减小,以免灰缝被压流浆,增加沉落。③雨天施工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用塑料布覆盖砌体表面。④砌筑独立墙、柱时,应设临时支撑保护,以免翻倒砸坏楼板,导致伤人事故。⑤雨后继续施工前,须校核已完砌体的垂直度和标高。c.砼工程①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的用水量。考虑到雨期砂、石含水率增在大,应及时对其进行测定,调整用水量。②大面积砼浇筑前,要了解近二天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并备足塑料布。当浇筑过程中遇到大雨时,应振实已浇灌砼后停止浇筑,已浇筑部分用塑料布覆盖。③控制砼的坍落度应考虑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可能增加的水分,在拌制砼时适当减少一些用水量,以利于保证砼的密实度。④砼浇筑前应根据结构情况和现场实际多考虑几道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备临时使用。d.屋面工程①屋面应尽可能在雨季前施工并安装好雨水管,以利排水。②防潮、保温材料不能淋雨,须妥善保管。③防水材料的施工,应确保其基层含水率符合要求。e.抹灰工程①雨天不能进行室外抹灰,对已经施工的墙面应注意雨水污染。②室内抹灰宜在屋面完成后进行。内墙粉刷时,可在砂浆内掺加早强剂,使粉刷容易干燥。③雨天不宜作罩面油漆。4.安全措施a现场排水①根据总平面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以确保施工工地和临时设施的安全。②雨期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必要时应增加排水措施。雨季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疏浚,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b.临时设施及设备的防护①施工现场的大型临时设施,在雨季前应整修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②脚手架、井架底架的埋深、缆风绳的地锚等应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大风大雨前后要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通道上必须钉好防滑条。③施工现场的机电设施(配电箱、闸箱、电焊机、水泵)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④雨季前应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电杆有无腐蚀,埋设是否牢靠等,保证雨季中正常供电。⑤怕雨、怕潮的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应放在室内,或设立坚实的基础堆放要较高处用蓬布封盖严密等措施,进行分别处理。⑥施工现场的钢脚手架、钢井架在雷雨季节,必须设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施工期间遇到阴云密布或有雷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第二节夏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夏期高温气候条件下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产生和现场设备完好的技术组织措施。二、准备工作1.要动员职工,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充分发挥现有降温设备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