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及应急预案2016年8月任游一、概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lkCoagulation,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在微小血管内凝固,形成以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继发地激活了纤溶系统。由此而产生的临床以出血、溶血、、栓塞和溶血的一组综合征。病情观察1.观察出血症状可有广泛自发性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2.观察有无微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组缺氧、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3.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少尿,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4.观察有无黄疽溶血症状。5.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试验等。6.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一般护理1.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3.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4.正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出血的护理1、按医嘱给予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正确、按时给药,严格掌握剂量如肝素,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2、尽量减少创伤性得检查和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止血带不宜扎的过紧,拔针后穿刺点部位按压至少5min,保持鼻腔湿润,防止鼻出血。微循环衰竭的护理(1)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3)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尿量、尿色变化。(4)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纠正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5)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理,详细记录。失血性休克的护理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3路静脉通路,以保证快速用药及补充血容量及补充凝血因子,争取在1-4h内改善微循环障碍,注意观察尿量,如每小时少于30ml,则表示组织灌注不足,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吸氧2-4l/min,以改善缺氧,并做好动脉血压监测。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大出血,病情危重而出现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心理疏导,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消除焦虑和恐惧,告知其抢救的成功率高,取得配合。应急预案一、报告医生,配合医师抢救病人,随时抽取血样检测凝血功能。二、去除诱因:原则上应在休克控制和凝血障碍纠正后再做分娩处理,但应以患者病情而定,必要时即行结束分娩和剖宫产。三、肝素钠:①易早勿迟,发病后10min内使用效果更佳;②肝素钠25—5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缓滴,24h肝素钠总量控制在150mg以内为宜;③试管测定凝血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四、抗血小板凝集剂药物应用:双嘧达莫400—600mg口服。五、抗纤溶药物:氨基乙酸4—6mg加5GS1000ml15—30min清洗维持量每小时1g氨甲苯酸0.1—0.5g加入20ml液体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六、保暖,预防并发症,抗感染。七、做好抢救记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