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参照物而言。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物体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2、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还可以逐级分类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4、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叙述速度的意义,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利用运动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单位进行换算。5、能够说出平均速度的作用,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3、从情景再现,生活体验中提炼科学知识,应用科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种哲学概念的初步建立。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三、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金属车、木头车、米尺、秒表、长木板、有关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在无时无刻的运动着,他们运动时空间和位置不断的发生改变。为什么又有人说什么物体是静止的呢?我们怎么判断运动和静止呢?怎么描述运动的快慢呢?新课讲解:一、参照物图片展示:树木,火车、木材、加油站,路牌师: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进行小游戏:三个学生,甲同学先观察另两个同学所站的位置,然后背朝另两个同学,乙同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让甲同学观察,师:老生问谁运动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师:能否找一个参照的物体,说明他位置发生变化?师总结:用来参照的物体,在科学上称“参照物”根据物体的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这种运动在科学上称为“机械运动”老师补充:我们在判断一个人高低的时候有个标准,同样我们在研究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也要选择一个标准,是把地球看成不动的物体,把地球作为标准,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变化的,我们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这些物体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变的,我们认为是静止的。如,人站在教室里,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人是静止的,如果走动了,则相对于地面来说发生改变,我们说是运动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所以我们说物体的静止或运动是相对与参照物来说,但平时我们通常没有说明参照物指什么。我们把事先被选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二、机械运动的分类[实验](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2)用线拴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3)让电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分析: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验](4)陀螺的旋转(滚动笔杆)(5)擦黑板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读图]比较两辆汽车的运动填写框图将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填入下表三、速度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同样做机械运动,也有区别的:方向不同,快慢不同。并带学生看一段录象提问:比赛中停格,谁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师:这时,刘翔所用的时间和其他运动员一样吗?师: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跑在前面可以判断谁运动的最快。然后老师继续问:最后,裁判又是如何判断谁获得第一呢?师:每个运动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确定的?小组讨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展示实验方案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需的时间PPT:甲物体10秒钟行驶了100米,乙物体10秒钟行驶了120米,谁快?乙物体10秒钟行驶了120米,丙物体12秒行驶了120米,谁快?甲物体和丙物体呢?师:我们可以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比较计算出来的结果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这就是用速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科学上规定,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PPT)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根据刚才大家所用到的计算,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PPT)速度公式师讲述: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