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感知樟树外形,初步体会“不搬家”之理由1.品词,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1)听写描写樟树的词语。蓬蓬勃勃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2)反馈评议听写情况。(3)引导读出“蓬蓬勃勃”的感觉。2.析句,体会樟树的“生命旺盛”(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讨论: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3)组织交流: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5)引读:好一个蓬蓬勃勃的樟树啊!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生齐回答);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生齐回答);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刺骨,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生齐回答)。难怪宋庆龄同志说:课件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6)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自由背诵)(7)指导背诵:课件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而且伸向(),伸得()。()的树叶()。樟树(),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8)小结:樟树如此蓬蓬勃勃,充满生机,难怪宋庆龄同志说——出示课件: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读出留念之情)。二、品悟樟树的品质,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写批注。2.组织交流:(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2)相机指导朗读:出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已经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即使当它枝枯叶落,当它已经制作成木料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2.抓住“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生:就怕它一天。)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千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千年。)【这种反复、递进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樟树“香气拒虫、香气长久”特点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樟树的情感随着一遍遍的朗读得以深化。】3.这一自然段,不仅写了樟树,还写了别的树木,如石榴。课文为什么要写石榴呢(组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更加突出了樟树的与众不同,可贵。)4.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三、适度拓展,深刻体会“人与树”之相似1.樟树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樟树有香气且香气永存,樟树还拒虫。人们看到这样的樟树,就会自觉不自觉宋庆龄与樟树联系到一起。宋庆龄与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2.学生交流“人与树”的相似之处。3.总结升华: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又被人们尊称为“国母”。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她一身正气,让敌人不敢迫害她。她反对侵略、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庆龄自己没有子女,但她以博大的爱心,把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倾注了毕生心血。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这两棵树已经和这所故居的主人一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他们一同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两棵树的品质已经和宋庆龄的人格紧紧联系在一起。4.填空:出示课件宋庆龄一生永葆革命青春,就如樟树__蓬蓬勃勃__。宋庆龄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的___拒虫香气_。宋庆龄高贵的品质永留在人们心中,就像樟树__永久保持香气____。5.齐读。四、总结写法,人树合一1.齐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