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教学设计哈五中历史组孙兵一、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民主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产生的背景。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多角度思考、史论结合等方法分析三民主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解读材料,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媒体展示中山装的影音资料,之后教师讲解中山装曾被称做中国的国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民主共和的理念在服装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毕生的民主追求,接着教师设疑,三民主义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哪些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怎样。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及教师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第一模块:合作释疑写出预习中对本课不理解的知识或历史概念。学生先自主读书,找到本课不理解的知识或历史概念,课上组内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组间互助。此处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勇于质疑的精神,为进入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2、第二模块:史实梳理(1)结合三本必修举出与本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求:按时间顺序分角度列出)此处设计注重三本必修教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分角度的梳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多角度,长时段的审视历史事件。让学生从事件中找出属于新旧三民主义背景的史实有哪些,学生梳理史实,教师展示旧三民背景的史实新三民背景的史实政治八国联军侵华北洋军阀统治、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十月革命经济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接着教师追问影响三民主义的因素还有哪些,从而牵出三民主义的背景,为三民主义内容的分析及评价三民主义的作用做了知识铺垫。(2)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分析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分析新三民主义的材料民族主义材料一: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同盟会宣言》1905年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材料三: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材料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各內种平民阶级之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192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民权主义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五: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选集》材料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則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192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三:“须给人民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复决权四大直接民权,给政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选权、纠察权,实行五权宪法。这样,人民可通过四大直接民权管理政府……政府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