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土温岭-——海洋剪纸VIP免费

乡土温岭-——海洋剪纸_第1页
1/4
乡土温岭-——海洋剪纸_第2页
2/4
乡土温岭-——海洋剪纸_第3页
3/4
乡土温岭——温岭海洋剪纸(2015-04-1900:28:05)转载▼标签:温岭文化海洋剪纸民间技艺分类:家乡文化温岭民间剪纸流传于全市各镇、街道,特别是石塘镇和太平街道这两个区域。温岭的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间优秀文化传统的活态传承载体,取材于生活,创作风格夸张浪漫,较好地体现了温岭独特的海洋文化、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温岭民间剪纸具有浓郁的海洋地域风情。从取材和立意上来看,大都具有强烈的鱼腥味和海洋人文情怀。正如王伯敏老先生在《海洋剪纸歌》中写的:“温岭鱼米乡,江南好地方”“剪花巧剪渔家乐,渔家更爱剪纸花。剪花有它姓和名,‘海洋剪纸’这便是,记者有时叫它‘海洋剪’,诗人即兴叫它‘海洋花’”。温岭民间剪纸有特色鲜明的创作风格。一是主题鲜明突出,构图均衡饱满;二是对比强烈,黑白分明,刚柔相济;三是人物造型优美,纹饰大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富有现代魅力。温岭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过去过节,人们要剪纸花贴在窗上、门楣上、彩灯上、墙壁上。建房上桁要剪、贴纸花,亲戚间赠送礼品要剪、压纸花,婚丧嫁娶红白好事,更要剪、贴纸花。如在丧葬礼俗中,人们穿着雪白的孝服,额头上贴着猩红的纸花;又如在婚礼中,大橱门上、前开箱箱门上、铜火炉盖上、猪肉(送轿前肉)背上、鸡蛋上、酒吊(罈)头上、玻璃镜上、每一件嫁妆上都要贴着或盖着大红的剪纸花。虽然这些剪纸多以“双喜”为主,但人们从来不把这些剪纸看作是艺术,只当是民俗习惯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把民间剪纸作为一门艺术有据可查的是在20世纪初,即王伯敏先生在《中国民间剪纸史》介绍的释云兰和释月行两位师太。释云兰,女,1894年生于新河雨伞庙,出家在太平福寿堂,抗日战争前夕被人们誉为“剪纸尼姑”,她对于剪纸有这样的口诀:“剪刀头有眼,心里头灵巧,纸花便出挑。”释月行,女,出家前名叫王阿富,1916年生于太平,出家真福庵后改名释月行,人称“月行大师”。释月行与释云兰两位师太为当时台州范围内土生土长的民间剪纸行家。现今在温岭民间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伟、郭献忠、陈荣新、林荣文等。温岭民间剪纸的价值在于:一是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温岭剪纸在风格上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断地更新和求变,不固守一种风格,不沿袭一种式样;既吸收了大西北剪纸的粗犷、豪放,又兼容了南方的细腻、纤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对现代装饰设计也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二是使活态的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得以广泛传播。温岭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1989年和2001年,温岭还曾先后承办过浙江省第三届民间剪纸年会和2001浙江风情剪纸展览。据不完全统计,温岭剪纸在“中国西湖美术节”等各类大赛上获得100多个金、银、铜奖;有4000多幅在《美术》等报刊上发表;有300多幅剪纸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有300多幅被编入《中国剪纸选集》等20余种集子并出版;有100枚剪纸藏书票被定为第11届亚运会礼品;还有不少作品飘洋过海,远赴瑞典、日本、丹麦等国参展。虽然,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保护和传承温岭民间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毕竟由于几个代表性传承人身体条件等原因,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保护好温岭剪纸这一民间艺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乡土温岭-——海洋剪纸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