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芹池镇中心学校孙晋芳一、教学内容《还剩多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3课时内容。二、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我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的思路来呈现教学内容。通过树立“还剩几个苹果”和“还剩几块奶酪”两个不同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力目标: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并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识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情景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具准备:情境图、多媒体六、学具准备:小棒或苹果图片七、教学过程设计激趣引入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笑笑家的苹果成熟了,她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想不想去呢?(课件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教师亲近的语言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顺利进行下一活动做好铺垫。)探索新知活动一:树上还有几个苹果?1.观察情境,读懂图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颗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汇报)哎呦!快看掉下来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课件出示)【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观察、理解。有利于学生顺利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你能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出来吗?学生讲故事。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讲数学故事,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尽量要简练,突出减法的数量关系: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3个。【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讲一讲,初步训练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会表达数学信息的能力。)你能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示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第2页共3页2、实物操作,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请同学们一起跟着做:①拿出5个画好的苹果图片②去掉2个图片③看还剩下多少个苹果?④同桌互相说一说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小结:经历用图片数数的操作和思考过程,得到一个数学事实:5个苹果去掉2个苹果,还剩下3个苹果。【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的体会并理解减法的意义。)活动二:还剩几块?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欣赏完笑笑家的苹果树,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加动物乐园的聚会,在聚会中,你们看到了几块奶酪?(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回答。快看,小老鼠干什么呢?学生回答。现在还剩下多少块奶酪?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吗?学生小组内说一说。你能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示吗?引导学生说出:有5块奶酪,小老鼠搬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奶酪?2、摆一摆,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提出问题: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图片摆出来吗?同桌合作:一个人说图意:有5块奶酪,小老鼠搬走了2块,还剩3块。另一学生用图片或小棒操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3、探究“还剩下多少块奶酪”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上板说自己的想法,表边说边边操作。除了用数数的方法,你还会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吗?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数学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三)认一认1、认识减号和减法算式。请同学再说一说上边的两个故事。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算式表示出来呢?原来有5个苹果就写“5”,掉下去了2个,写“2”,掉下去了用“—”。还剩下3个。写“=3。”板书:5-2=3︱减号读作:5减2等于3.“-”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2、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⑴、结合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