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没有动物那么灵敏,那植物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资料:会动的植物植物的运动本是普遍现象,按不同的意义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运动,如植物的原生质运动、膨压运动和生长运动,受外界刺激的运动又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含羞草白睡莲舞草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具有向光性!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举例: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根的向水性生长根的向肥性生长举例: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根的向水性生长根的向肥性生长1、向性运动的概念: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2、意义: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一、植物的向性运动对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1880年,达尔文设计了简单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实验,从而揭开了人们认识植物激素的篇章…实验材料:金丝雀草虉金丝雀草虉单侧光、锡箔纸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是胚体的第一片叶,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达尔文向光生长与胚芽鞘有关感光部位在胚芽鞘这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这尖端向下侧传递某种“影响”影响分布不均---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尖端尖端尖端下侧生长弯曲假设①:假设①:假设②:假设②:单侧光引发植物向光生长单侧光引发植物向光生长结论达尔文的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下面一段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证明?如何证明?即:尖端是通过产生的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朝对侧弯曲生长不生长也不弯曲4.温特的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它命名为生长素。结论:1931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吲哚乙酸哚乙酸((IAAIAA)。。1946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IAIAAA)。。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吲哚乙酸吲哚乙酸((IAAIAA)外,还有外,还有苯乙酸苯乙酸((PAAPAA)、)、吲哚丁酸吲哚丁酸(I(IBA)BA)等。等。•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结论:弯曲部位在尖端下方(伸长区)(生长:背光侧>向光侧)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用向日葵、萝卜等做向光性研究的时候,对向光侧和背光侧的IAA浓度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结果发现两侧的IAA浓度基本相等。这样就无法用生长素的机理来解释向光性了。另一种可能原因:另一种可能原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抑制物在向光一侧积累,导致向光侧生长受到抑制而背光侧生长正常,引起向光性。胚芽鞘向光性的另一种可能解释:胚芽鞘向光性的另一种可能解释:2.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重复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4.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生长素产生的部位:•作用部位:•感光的部位:•弯曲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以下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