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北魏(曹操)打败攻打西蜀(刘备)联合东吴(周瑜)(诸葛亮)派诸葛亮(鲁肃)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了解人物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返回曹瞒吾嘱勿诈擂呐曹瞒吾嘱勿诈擂呐wùzhàléinàcáománwúzhǔ曹操隐瞒支吾叮嘱勿动诈骗擂鼓呐喊wùzhàléinàcáománwúzhǔ擂léi擂鼓lèi打擂调相tiáo调解diào调职xiàng丞相xiāng相信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以借箭为线索,将全文分成三部分。1填空练习,了解大意()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2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1、2):经过(3——6)结果(7、8)周瑜孔明十万支箭孔明鲁肃曹操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诸葛亮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请细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些语句体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妙:巧妙;算:谋划。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断情势,决策高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思考?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夜里,大雾弥漫,大江之上,雾气更浓,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孔明命令船队前进,果然真是大雾的天气!读句子1分析: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备。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驽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会不会是凑巧赶上的大雾漫天呢?句子1的分析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诸葛亮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