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生欣赏中国画应掌握的三个要点VIP免费

高中生欣赏中国画应掌握的三个要点_第1页
1/2
高中生欣赏中国画应掌握的三个要点_第2页
2/2
高中生欣赏中国画应掌握的三个要点中国画分人物、花鸟、山水三个画科,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文化是它的根,根深则叶茂果实。自五四以来又经文革,现代高中学生也包括当代许多中国人似乎生存于中国文化滋养中,然究其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解读、正确认知上,其文化之脉已断裂得差不多了。早在清代郑板桥就言:和尚乃释迦之罪人,秀才乃孔子之罪人,道士乃老子之罪人。何况现在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更是堪忧,文脉一定程度上的断层已是必然!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载体之一,艺术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美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四大类(中国美术还有书法、篆刻艺术)。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串串明珠。试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他说:“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这些路基就是散落在各个古迹地的颗颗美术明珠:金字塔、帕特农神庙、所罗门石柱、巴比伦的浮雕、天竺的犍陀罗雕塑……中国考古挖掘出的玉器、陶器、青铜器、帛画、壁画……打捞南海一号沉船的宋瓷以及敦煌的壁画、故宫、江南园林等等等等,中国文明的“路基”符号似乎皆是美术作品。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一个真理:没有美术,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将失去承载它的主要基体。因此,文明与美术是母子和相互依存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想了解中国美术必须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对隶属中国文化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宇宙观、人生观有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作为当下的高中学生由于种种历史、主客观的原因而暂断了传统文脉,使他们读懂中国美术中的中国画比欣赏西方传统绘画更为困难,这是让我们非常痛心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高中生享受自己民族的优秀艺术?我从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明确到必须让他们掌握下面三个要点: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东方文明代表——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它决定着中国人的艺术观、审美观,更是中国艺术家必须遵循的艺术创作观,并蕴藏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要鉴赏的内容就是读懂它,也是我们判断鉴赏成败的准则。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周易》、以及文化代表儒、道、释中,《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天道、人道……儒家讲君子志于道、吾道一以贯之,不可须臾离也、文以载道……道家道法自然,更不用说了……释家之明心见性,自性就是道的另一种表达而已。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便成为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是方法论。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审美、民族价值观的基点。落实到画道上,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与“文以载道”同意、已经阐明了“画以载道”的思想。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根植于传统文化,三者必具“画道”。宗炳《画山水序》中言:“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这是古人对山水画的论“道”,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使它成为中国画第一画科。人物画,古人就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天地人三才,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曹植在《画赞序》中已将人物画“道”义论述得很完整了。花鸟画的“道”似乎不显,其实与山水画一样非常近乎道。因其取材纯自然之物,表达其天趣。画家心目中的花草虫鸟超越了其具体物象而各具真性情,获本然之趣、透自然之道。所以学生们读画必须体悟“道”,知一切世间万物、所行之事莫不是以道存焉。然后去赏画、悟画。二,主观性移情。这是所有人类艺术的共同目标。中国古代自南北朝,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促进文学创作中的山水诗和绘画创作中的山水画的兴起。山水就是画家灵魂栖息之所,“可居、可游”。宗炳早就讲过“卧游”而畅神,即神游。展子虔的《游春图》“临春风思浩荡”。王维的画取自然之神,构造自我理解的时空禅境,寄托自己的超脱性情。现代画家卢禹舜的《八荒通神》系列更是天人合一之境界,“画我心中山水”。等等这些无不透着画家作为生命体的主观强烈的移情愿望。中国古代称肖像画为“传神”,标示出古人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生欣赏中国画应掌握的三个要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