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凡是从事过科学课教学的、观摩过科学课教学的老师,以及之前从事过自然教学的老师都有同感:课堂实验教学很难把握和控制。主要集中表现在:开展实验活动前,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和材料上,个别学生急于动手;实验时,不按要求操作者,抢先操作者,旁观者,闲谈者……比比皆是;实验结束时,材料和仪器摆得到处都是。当然,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不来,实验效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大部分的科学教师不怕准备实验麻烦,就怕难以操纵实验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在课堂管理方面出现失误。科学实验课的课堂管理难度教大。曾有老师开玩笑:“只要很吵的教室就肯定在上科学课。”的确,如果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象语文、数学课那样安静、规矩基本上不可能。语文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的朗读及思考来吸引学生,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或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然后交流,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科学实验课却做不到。我们不能将学生的探究思维过分地约束,过多严厉地要求学生禁止或者不准做这做那。这样既可能影响实验探究气氛,妨碍学生的自主活动,也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索然无味。2.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很高。科学课是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学生虽然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科学课,但他们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而科学课的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密切相关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动手实验操作就能让他们懂得浅显的科学知识。所以,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但毕竟是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当面对满桌子上的瓶瓶罐罐,没有见过的实验仪器时会觉得十分新鲜。纪律意识淡化了,自我约束力也就低了。3.实验的开放性探究忽视了纪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提倡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放手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去研究,独立发表见解,自由争论。这种教学需要老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娴熟的课堂管理能力。否则老师听之任之,把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做、讲、争俱有,惊讶、喜悦、急躁并存,这些表现或与实验有关,或与实验无关,良莠难辨,使课堂教学秩序失控。4.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需要老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好周密的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实验设计合理。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就会遇到许多不解和麻烦。例如,教师未将知识由难变易,操作步骤复杂,学生弄不懂便不按要求操作,胡乱摆弄仪器造成混乱;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一次完成多个操作步骤,学生不能理解实验过程所包含的推理,只顾一味完成任务,争论、烦躁、迫不及待均有,导致纪律欠佳。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之己见,它并不包括所有的原因。但是我们的科学实验课还得继续上。儿童的科学素养还得由我们来帮助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培养出牛顿爱迪生,但我们也不能让牛顿爱迪生在我们手上埋没。”是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科学实验课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科学课堂的纪律问题,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更快乐。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每年的科学教材都有不少的改变。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当自己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成为一位学生尊敬和崇拜的老师,课堂纪律还会存在问题吗?2.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等对教学进行设计。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要使每一步工作都有条不紊,特别是在实验部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在课前就要作好准备,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有事情做。3.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控制课堂秩序。科学实验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可避免会有合作讨论、探讨的部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