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现状,在追溯罗布泊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指出了类似现象的普遍性。文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罗布泊的消逝。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作者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痛心和忧虑。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二、设计思想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但课文较长,一节课就要学完,应采取长文短教。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本设计的主体教学流程分为“自主学习,感知罗布泊今昔变化——合作探究,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原因——讨论交流,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拓展实践,增强环保意识”四大板块。三、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大西北,在神秘的楼兰古城的旁边,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成了我国核试验的重要基地,它就是罗布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二、明确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要求:齐读,声音洪亮,明确课堂任务。(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向。)三、字词检测请同学们翻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为重点词语加拼音,并核对正确与否要求:1、为重点字词加拼音2、核对一下正确与否。3、齐读两遍(请同学们对照一下,全对的举手。非常棒,请大家为自己鼓掌。)(我们再来齐读两遍。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让老师深为震撼!)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四、解题:你能从题目中品出哪些信息呢?(1、写作对象。2、罗布泊以前是个美丽的地方。3、罗布泊的发展变化过程。4、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惋惜之情。)五、自主学习,感知罗布泊今昔变化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视频《罗布泊的变迁》。看了这段视频,我想,同学们对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一定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过去的罗布泊是个仙湖,今日的罗布泊成了荒漠。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今昔罗布泊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或关键词,把描写罗布泊的句子整合成一段现在(过去)罗布泊景象的文字,用你所体会的感情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好,哪一小组先来展示?你读的非常有感情,昔日的罗布泊风景如画、美如天堂,你用轻松愉悦的语气读,读出了向往之情。哪一小组代表再来展示?你再来读,今日的罗布泊荒无人烟、寸草不生,你用忧伤痛惜的语气读,把握的很准确。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今日的罗布泊无比痛惜。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板书:过去:仙湖——愉悦、向往今日:荒漠——忧伤、痛惜六、合作讨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