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1.在“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有“苗岭秀,旭日升,雪山低头迎远客”这样的歌词,其中“旭日升”和“雪山低头”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太阳雪山B.地球雪山C.地球红军战士D.太阳红军战士2.右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5.动物世界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不时的转动着方向,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向其它动物示威B.赶走讨厌的小虫子C.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D.寻找同伴6.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7.在学校举办的2011年元旦晚会上,舞台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同学们将会看到她()5678cm甲乙A0st乙甲B0st甲乙C0st乙甲D0st乙甲起跑线A.上衣、裙子都呈红色B.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右图所示,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9.下列电器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A.家用烤箱B.验钞机C.电视机遥控器D.浴室取暖灯10.右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显微镜11.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3.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看不见又看见了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14.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A.放铜块的杯子B.放铁块的杯子C.放铝块的杯子D.溢出的水一样多15.电影《惊天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事迹,其中影片中有一些山石滚落的镜头,则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这些山石最有可能是下面哪种物质做成的()A.泥土块B.金属块C.水泥块D.泡沫塑料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国庆节时爸爸驾车带小明出去游玩,途经一座桥,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小明告诉爸爸,这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为参照。17.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易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1.18cm、1.26cm、1.28cm、1.27cm,则其中错误的数据是cm,该物体的长度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