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陶器和瓷器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二课,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在课本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内容量大,专业知识强,要在短短一节课带领大家了解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学中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触类旁通地鉴赏其它相关作品。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美的判断逐渐成熟起来。陶器和瓷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特点便于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与瓷器是陌生的,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搜集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陶器与瓷器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知识与能力:了解陶器的产生与发展,瓷器的艺术成就。多种角度去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鉴赏力。——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技术搜集有关古代陶器与瓷器的信息。四、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陶瓷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青瓷及古代的名窑名瓷,对它们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鉴赏。难点:如何用美术词汇评价作品。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五、教法学法根据本课以鉴赏美术作品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以及讨论法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古代陶瓷的图片等七、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展示一些陶片和瓷片,让学生观察其材质的差异,并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不同质感。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平时常见的陶瓷产生兴趣。引出课题古代陶器和瓷器。2、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读教材,提问:陶器发展的历史?陶器的种类?陶器的发展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坡—马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陶器按种类可分彩陶、素陶。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2)鉴赏彩陶《人面鱼纹盆》、《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彩陶舞蹈纹盆》、《彩陶漩涡纹翁》。从陶器的时代、造型、纹饰、颜色、艺术特色几个角度设计一张表格,每小组领取一幅作品,进行合作探讨,填写表格,每组派代表进行阐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艺术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提高美术素养。素陶又分为黑陶和白陶。介绍黑陶制作过程中采用烟熏和渗碳技术,展示《黑陶薄胎高柄陶杯》分析黑陶的艺术特色。欣赏一组黑陶和白陶的图片,加深了解。(3)瓷器:是中国的的伟大发明,中国的古代曾经被称为瓷器之国。介绍瓷器的原材料,烧制温度,借助瓷器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瓷器的特性。让学生分析比较陶器和瓷器的差别。介绍青瓷的发展,古人对它的色泽的要求与赞美,展示青瓷图片,通过对青瓷颜色的观察,体会青瓷的温润清新。展示唐代《凤首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釉色、造型、装饰、用途、艺术特色。视频展示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体会越窑中精品瓷器的艺术魅力。介绍宋代名窑、元明清的景德镇瓷器,了解宋瓷中重要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以及景德镇瓷器中的分类。观看视频:现代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了解瓷器艺术的形成。展示宋代官窑和景德镇瓷器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初步地了解与区分各个瓷器的种类。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介绍了古代的陶器与瓷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瓷器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4、课堂延伸:学生容易把瓷器与景泰蓝混淆,请同学们课后查找了解景泰蓝的材质、工艺,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