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复杂度【关于集团信息化复杂度的思考】李波远卓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高级资深顾问企业信息化要取得成功很难,集团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和单体企业相比,集团企业的信息化问题一般要复杂许多。这些跟集团企业本身的复杂性有关。集团公司通常分为二大类。一类下属公司业务的同质性很高,主业十分集中,但下属公司的地理位置分散,服务于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客户,如电信集团和银行集团等;另一类是所谓的多元化集团,下属公司的地理分布较为集中,但子公司的业务或是处于价值链的不同位置,称之为相关多元化,或是分布在完全不相干的行业。本文试图列举出集团企业信息化问题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并探讨解决的方法。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和层次复杂单体企业的信息化的实施一般多从直接支持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入手,服务于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支持业务一线的操作人员活动,并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层。对集团企业来说,信息系统仅仅服务于某一类型业务显然不够;而要支持不同相关和非相关类型的业务,还经常要考虑地理跨度的业务支持问题以及网络基础平台的选择。从集团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系统的价值不光体现在对具体业务过程的支持方面,同时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来实现控制整体经营风险、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和战略绩效考核等管理要求。集团管理层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的快速协调和资源调度,集团需要具备及时获取经营运作信息和外部竞争环境信息的核心能力。服务的对象和层次不同,信息手段的选择也必然有区别。单体企业往往可以考虑实施一套带有行业特点的解决方案或者erp产品作为主要的信息平台,但集团企业内部不同业务要求的应用重点常常会不一样,单一平台的确定难度就大多了;此外,集团战略管理层的信息需求与业务层也不一样,更多是依靠灵活性较强的决策支持系统eis、依靠和外部信息环境大量交换第1页共4页的“知识系统”、和依靠专家系统来满足。信息化实现的路径选择复杂在信息化工作中常常听到一句话:位子越高离信息资源越远。还有一句话是:上的应用系统越多,领导要看到关键数据越困难。这是因为以往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遵循“自下而上”路径,但一是下面的应用“永远”也建设不完,新的业务需求和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二是业务上往往强调部署某一特殊应用的快速性,而不是数据的规范性。在集团企业,这些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对以往信息工作的反思,人们开始更多考虑“自上而下”或者“上下并行”的实现路径。路径的复杂还因为集团同时面临管理控制和发展业务两大任务,从而产生了信息化建设策略选择中两种不同侧重的模式:规范控制模式和灵活创新模式。规范控制模式下的信息化理念以整合和集中为核心,配合集团规范业务模式和管理控制的要求。整合的基本形式是用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整个集团的组织与业务;配合整合路径要求,集团一般需要采用大集中的标准财务软件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组织;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均采用集成一致的应用架构和同一数据中心。灵活创新模式的信息化路径强调的是如何支持下属企业的业务创新速度。在关键应用的实现方式和步骤上,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在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部署不同的模块,数据结构也多采用分散的部署架构,以灵活为导向的信息化路径优点是以高实施风险和信息化高投入为代价的。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复杂度大家逐步认识到信息资源也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但是在中国的集团企业中,由于各个子公司信息化起步不一、应用系统不同而且多数为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极差,具体表现为:数据冗余混乱、分散,重要的业务信息或是个人所有或成为部门所有,同一数据多次多处输入,系统间的数据接口过多。第2页共4页要实现信息的快捷流通和共享,要使得数据是面向业务主题的,而不是面向单证报表的,要实现一项数据一次一处输入系统,就要系统建立稳定、规范的数据模型,应用一系列数据标准管理的工具,形成基于主题的高水平数据应用环境。创造这样的数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