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濉溪县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项“李白”不同于“李白思想”,这里属于偷换概念;B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一致,原文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删除“孔子思想”C项强加因果,“导致”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2.B(B项,归因过于绝对,遗漏了其他大原因,并且犯了“或然变必然”错误,原文语意是“恐怕”,是推测之意,而这里变得肯定与必然。原文: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3.C(C项,犯了“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及“绝对片面”的错误,“李白诗歌数量和质量均不及杜甫”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原文: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研究领域“扬杜而抑李”,这不是作者的认为,而是当时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4.D(“笔调奔放”“感情真挚浓烈”不当,应为“感情深沉,笔调从容”。)5.①写出了父亲在文革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倔强不屈的品格。表现了父亲执着追求文学梦想,并敢于为坚持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③在结构上,为引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每点3分,二点即可)6.①标题以“灵魂”喻书,指作者继承了父亲的大约3000册书。②“灵魂”又指文学梦想,意指自己承继了父亲的文学梦想,坚守了文学之路。③“灵魂”还比喻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同的情怀。④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每点2分,三点即可)7.B(B项,原文没有“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这种情感。)8.B(B项,“有褒有贬”不当,虽然艾青的诗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9.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新奇的联想、想象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第二,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第三,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第四,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每点2分,三点即可。)10.A11.B(“再拜”的意思是“拜了两次”,而非“第二次”。故选B。)12.C(C项,“荆轲不是刺客,而是腹中有经纶,心中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是现实不如意,饱读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从而选择刺客这条路”分析不正确,文中两次提到荆轲好读书,意在突出荆轲是一个有文化、谋略、勇敢的刺客。故此题答案为C。)13.(1)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雄心或心意)是不会满足的。(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1)“尽”,占尽;“臣”,使动用法,使……臣服;“厌”,通“餍”,满足。句意2分。(2)“然则”,这样那么;“见”,表被动,被;“陵”,通“凌”,凌辱;句意2分。)参考译文:荆轲是为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