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2、触犯法律不同;3、处罚方法不同。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黑龙口初级中学林超大家谈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①公然违反校规;②随意破坏纪律;③考试作弊;④向同学借钱并拖欠不还;⑤威胁同学;⑥不想学习,只想着轻松享乐;⑦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交往;⑧打架,逞强好胜;⑨爱占小便宜;⑩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辈分,喝血酒,干坏事。•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面对着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你该如何做呢?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身避邪,防微杜渐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选择题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A、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有关系;B、不管大小,好事都不要去做;C、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D、出现小错误、小缺点是很正常的事。2、“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是提醒人们()A、有了过错就要加以掩饰;B、人人都会有过错,有了过错不要紧;C、有了过错就要及时加以改正;D、有了过错无所谓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句话是想要告诉人们()A、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B、只有圣贤不会犯错;C、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D、已经犯了的错误没有必要再改正;行动变成习惯,会决定自己的命运与前程。让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做自己心目中的真心英雄!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宣誓作业必做题:1、青少年应如何做到防微杜渐?2、在我们身边的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选做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