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月考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答案填入题后答题栏中)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避免误差B.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消除误差C.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也存在着误差D.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2.长度为1.75×105μm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人的身高B、一支铅笔的长C、一座楼房的高D、一页纸的厚度3.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D.甲、乙都向南运动4.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人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1.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12.36cm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的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7.如图3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8.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9.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10.人对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可以听到美妙的回声,一个人对着距离自己1360米远的高山大喊一声,他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需()A.2sB.4sC.6sD.8s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12.短跑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m/sB.9.6m/sC.10m/sD.10.2m/s13.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1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2:9B.2:1C.9:2D.1: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5.在空气中有一段两端封闭盛满水的长钢管,若一个人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人耳朵贴近另一端可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是由传来的,最后一次是由传来的,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是不同的。16.歌曲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这是以为参照物的,“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以为参照物的。17.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cm.18.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则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秒19.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先以6m/s的速度走了全程的一半路程。然后又以4m/s的速度到达终点。则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2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22.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三、实验探究题(11分)2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4.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必用的两种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