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立项申请表单位07学段B学科B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小先生制”在小组合作中辅导留守“学困生”的实践研究主持人姓名刘鹏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01最后学历本科职称小高任教学科六年级数学工作单位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联系电话13485156289电子邮箱Liupeng4818@126.com参与者姓名最后学历任教学科工作单位主要任务刘鹏本科六数雅周镇王垛小学教学实验、资料收集孙广丽本科六语雅周镇王垛小学教学实验、资料收集钱锦红本科三语雅周镇王垛小学教学实验、资料收集课题论证报告课题界定“小先生”:1923年,陶行知从6岁儿子小桃(晓光)教祖母识字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著名的“小先生制”识字法。是当时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对当时的普及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课题的“小先生”主要是指让学生中的优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内外帮助班级中学习、生活等方面后进的学生,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学生。留守“学困生”,指的就是留守儿童中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等教育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些是数学能力的问题,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还有是因学习数学的环境、动力以及兴趣、信心等心理问题;另外还有数学的基础不扎实等知识积累问题。其中有些学生是因为家庭作业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而加快了遗忘的速度,不懂的问题不能及时弄清楚,欠了帐导致学习困难。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它关系到今后合作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因此,小组的建立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为此,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研究意义从百度搜索中输入“学困生”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资料显示出来,这反映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成就颇丰,已经有不少的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了;同时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的大难题。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学困生”依然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我们学校是地处革命老区的雅周镇的一所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多数年轻的父母为了维持生计而外出打工。子女大多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除了由于老年人的知识背景相对薄弱,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等方面不能科学辅导,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课堂接受新知的速度慢,是加剧班级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上没有明白直接导致课后作业的低效。使得留守学困生的课业负担更重。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使得这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提出了农村小学“小先生制”在小组合作中辅导留守“学困生”的实践研究。旨在帮助这些留守“学困生”脱贫致富,脱掉“学困生”的帽,赶上同学,在减负的基础上实行增效。让限时讲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减负增效,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内容1、关于“小先生制”的文献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及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文献研究;2、农村留守“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现状调查研究;3、农村小学“小先生制”在小组合作中辅导留守“学困生”学业的案例研究。研究方法和步骤已有研究基础1、我校已经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不良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并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本人是课题组核心成员。2、以前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进行过研究,本人撰写的《给学困生以更多的温馨》一文2007年发表于农村小学“小先生制”在小组合作中辅导“学困生”学业的实践研究1、准备阶段:开展文献研究,形成文献研究总结;开展学困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现状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为研究的实施提供可靠地理论支撑。2、实施阶段:开展农村小学“小先生制”在小组合作中辅导留守“学困生”学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