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小村花香溢千里丑石一.本周教学内容:《小村花香溢千里》《丑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小村花香溢千里》1.复习叙事散文的有关知识2.欣赏叙事中抒情、议论的写法3.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二)《丑石》1.复习托物抒情的写法2.进一步学习铺垫衬托的写法3.学习透过现象抓本质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小村花香溢千里》1.阅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分析段落层次。这篇散文以伏牛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歌颂了改革开放为广大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从来不被谁经意的偏僻山村,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小山村是“亘古没有人正眼看过的小村”,是“从来不被谁经意的伏牛山深处的山沟沟”,而它的名字“昂昂然,跻身于城市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小村的花儿,作为一种美的代表,融进了城里人的生活!”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描写小村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小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第一层(第3自然段),交代小村的特有资源——漫山遍野溢香的无数野花。过去没有人重视它,“从来都自生自灭,自荣自枯”,当这野花引来城里人的赞赏时,山村的人们才明白,“原来美就在自己的身边”。他们发现了美,要用这美去创造价值,这就使文章自然过渡到小村的人们如何利用野花这独特的资源。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小村人的淳朴民风。他们到城里卖花,讲究的是“正道”、“不坑骗人”,并且他们还处处为城里人着想,充分体现出山里人美好的心灵。第三层(第6—8自然段),写小村靠养花致富的带头人——老研究员。他退休后不在城里享清福,而是回到山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领着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写老研究员的作用,实际上是写在改革开放中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农民们要致富,必须要有能人来领路的道理。第四层(第9自然段),写小村靠着种花卖花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仅给城里人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也使他们自己“学会了审美”。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总括全文,写小山村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山花使小村和小村人变得更水灵,更滋润,更鲜亮。”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从而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叙事中抒情、议论的写法。作者在文中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给偏僻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面貌上,使人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灿烂前景,所以作者在饱含激情的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的抒情、议论,对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文章开头介绍小山村时,作者写道:“亘古没人正眼看过的小村,从来不被谁经意的伏牛山深处的山沟沟,仿佛一夜之间,在人们惊愕的目光里出落得年轻了,漂亮了,富足了,走红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作者接着以抒情的笔调议论:“小村的花儿,作为一种美的代表,融进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不仅交代了小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还充满了对新生活的自豪感。再如第9自然段结尾的抒情:“千年沉寂的大山终于有了自己峥嵘的山歌!”还有结尾的议论:“花是山的精神,人是花的主人。”山里人从外部世界对花的礼遇,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与骄傲。由于作者在叙事中穿插了抒情和议论,使文章增强了感染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二)《丑石》1.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描述丑石之丑。从石的模样、形状等方面描写它的丑,从无有所用、碍事等方面写出人们对它的嫌弃。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写发现丑石是一块了不起的陨石后人们对它态度的转变。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反映出人们对它态度的变化,其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很是耐人寻味,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总结中心,理解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中心:本文通过对丑石之丑的描述和发现它是一块了不起的陨石后,人们对它态度转变的记叙,为我们揭示出了看问题不应只看表面,应该抓住本质这样一个道理,启示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