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以XX小学为例教育系初等教育班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父或母的离去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影响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认真关注,积极探索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以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农村单亲孩子特殊心理爱心教育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家庭的完整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单亲家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不完整的家庭之中,往日的活泼渐渐的远离了他们,开始变得孤独、自卑、拘谨、沉默寡言、任性、逆反,这些行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会直接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今后的生活。一、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一)孤独、自卑由于家庭的破裂,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一时无法接受缺失父(母)亲的事实,有些孩子的孤独感倍增,不善言谈,甚至不愿与更多的小朋友接触,他们觉得别的小朋友会取笑自己是个没有爸(妈)的孩子,特别是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会感觉到自己没有父母的保护,因此这些孩子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沉默寡言、孤僻。例如,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无法接受缺失母亲这一事实,变得特别孤僻、自卑,上课时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是老师提问时,声音也很小,总是怕回答错时小朋友会笑话自己;下课后,坐在教室里不是发呆,就是画画,似乎画画成为他释放心理的一种方式。(二)任性有些孩子在缺失了父母中的一方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承担了养育他们的责任,对他们过分的溺爱,希望能够弥补他们缺失的那一份爱,但是,有的时候,适得其反,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发展,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缺点,在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时,不能积极的抵抗。而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缺失,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偏位,既然自己的父母都给予不了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有靠自己去寻求那一份快乐了,于是他们就会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求慰藉,例如网吧、游戏厅等地方,在学校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例如,某小学的学生,在母亲离开后,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得他自私任性,在学校遇到一些事时,不是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把全部责任都推在爷爷奶奶身上,要求爷爷奶奶帮自己去解决,如果不去帮他,他就会在家里大哭大闹。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家里没人管教,经常以生病为由请假,到县里的网吧去玩游戏,有时老师知道了去劝他们时,他们还愤愤不平的要老师不要管他们。(三)逆反很多单亲家庭,由于父母不能从婚姻的创伤中恢复,或者由于孩子成为他们再婚的障碍,就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逆反等心理,在他们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抵触情绪,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在遇上一些事情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攻击,把自己心中的压抑发泄到这个社会上。例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爸爸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拿他当出气筒,常常打他,长期下来使他形成了一种恐惧心理,并以打其他同学来释放自己的心理。所以在学校的时候,他经常会勾结同学去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四)消极、厌学缺失父母对孩子来说,就像没有了保护伞一样,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尤其是单亲家庭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例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父母的监督,学习上很懒散,在上课时集中不了注意力,总走神,提问时不回答,在背课文时,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坐在座位上玩耍,从不积极的去背,即使留的很晚,也没有一点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