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思维碰撞──《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教科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本节内容对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非常重要。我校是一所二级达标的农村中学,虽然高一年学生接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时间比较短,但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渴求度是比较高的,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学以“注重启蒙,体验为重,兴趣培养”为主,通过体验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软件,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该领域。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现状;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能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工具软件的使用,感受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体验智能化加工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体验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难点:如何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3.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各种软件、视频素材。二、教学过程1.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吧!阿里巴巴因为知道打开强盗们藏放金银珠宝的山洞的神秘咒语,所以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他用来开启山洞的咒语是什么呢?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回答“是‘芝麻开门’”。我告诉同学们现在老师也要尝试使用一下这个神秘咒语看看能不能像他一样发大财,然后我站在教师机旁边,双手握着话筒后念“芝麻开门”。这时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引起了很高的兴致,认真观察老师的举动,觉得很新奇有趣。此时屏幕上自动打开一个PPT文件,展示的是一张堆满金银财宝的画面。同学们大笑又觉得有点诧异。这时我告诉同学们,我们不可能像阿里巴巴一样得到那么多财富,毕竟童话和现实相差太遥远了,但是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咒语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我继续演示“关闭当前窗口”,此时,PPT文件的窗口自动关闭。然后我又念几个操作命令,如“我的电脑”“窗口最大化”“文件”“向下”“确定”……在演示过程中全班同学都一直对此表示新奇又惊讶。这时我提问大家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一个男同学回答说:“是声音在控制操作。”此时,同学们也都已经意识到老师这是在用声音控制电脑在进行操作。我手持话筒念“解密”,电脑桌面上自动打开一个名为“解密.txt”的记事本文件,同时文档窗口中就出现了一些文字“欢迎使用电脑语音控制系统!”,哈哈,奥秘就在这里!我向学生简要介绍“电脑语音控制系统”及内置命令的秘密。既然同学们都比较有兴趣,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尝试的机会吧?为了表示对刚才回答出问题的男同学的奖励,我请他到教师机上尝试用语音控制电脑操作。他戴上耳麦,尝试着用声音控制电脑操作,试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电脑并没有任何反映。在此过程中,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着,但由于这位同学并没有尝试成功,他们发出一些细微的讨论的声音。这时距离教师机比较近的一个男同学特别积极地举手请求尝试,虽然我预计只是请一个同学尝试,但看到刚才那位同学尝试好几次都没成功,而且有一位表现这么积极的同学总不能打击他的热情。于是又请他来操作,开始由于周围的讨论声音比较大,他尝试了两个命令都没成功,然后我向同学们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顿时整间机房都安静下来,接着他成功地打开了“我的电脑”窗口并关闭了它,但可惜的是,其它命令都没有成功。于是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语音输入不仅能输入文字,而且能输入命令,能实现对机器的语音控制。但为什么一个同学没成功,一个同学有时能控制有时又不行呢?同学们踊跃思考,并回答:可能是语音识别的准确率问题,也可能是普通话不标准,带有地方口音。跟环境有关,如果有噪音,好像会影响电脑识别的准确性……此时一个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