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fǔ)呼啸.(xiào)萧萧.(xiāo)B.江渚.(zhǔ)潦.倒(liáo)浊.酒(zhuó)C.赔偿.(chánɡ)缭.绕(liáo)颔.联(hán)D.作.客(zuò)艰难.(nán)颈.联(jǐnɡ)解析“颔”读hàn。C2.对下列各句的诵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不尽/长江/滚滚/来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应为:“潦倒/新停/浊酒/杯”。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声音凄清)B.渚清沙白鸟飞回...(鸟儿飞回巢)C.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树木的落叶)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非常悔恨)解析鸟盘旋飞翔。B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外面出现了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2)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说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起来。(3)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亲戚家________。A.景色开朗作客B.景色开阔做客C.景点开阔做客D.景点开朗作客解析“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开阔”指(思想、心胸)开朗。“开朗”指(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答案B5.默写《登高》中空缺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潦倒新停浊酒杯。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二、文本阅读(25分)阅读《登高》一诗,回答6~9题。6.这首诗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悲凉、凄清。②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情思和内心郁结的爱国情怀。7.首联中的“哀”字,在首联和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这个“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啸、鸟飞顿时带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8.颔联若改成“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意思并无变化,但与原句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6分)答案原句更好。去掉两个叠词,虽然文意明了,但是效果却不一样。“萧萧”描绘出落叶之声,使之动静和谐;“滚滚”则增强了长江波涛汹涌的浩大气势。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悲恨”之情,这一感情是通过叙述哪几件事来表达的?(7分)答案①常作客:“作客”,就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杜甫处在战乱的年代,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②独登台:登台,重阳节的一种习俗,登高以求长寿,一般在自己的家乡,全家人都去。杜甫此时登高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③繁霜鬓:白发又增多了,两鬓斑白,如霜似雪。④多病: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已经不能动弹,诗人已百病缠身。⑤新停浊酒杯:刚刚戒酒,因病戒酒,因穷困戒酒。三、课堂延伸(1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3题。(8分)旅夜抒怀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①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船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10.首联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请问,这一联展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和情怀?(2分)答案意在表现诗人如今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11.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请问,这一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答案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清朗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诗人孤苦无依的境况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12.对“名岂文章著”应怎样理解?(2分)答案一方面是谦虚之词,一方面是说世上名实并不相符。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难道我的声名真是因诗文而获得?这样的话就不无遗憾了,因为我还有“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