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君山银针导入新课•陆羽不是僧人,胜似僧人,四处漂泊,躬心茶事;才华横溢,傲物不勒,一生未仕,却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常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重友情,守信义;成长于佛寺,浸润于儒家学说;孑然一人.清高淡泊,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圣”。陆羽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掌握主要的文言虚实词,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3、理解陆羽隐居的原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重难点:•1、理解作者的奇特个性,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2、理解作者少年时不愿皈依佛门,可学成后却又诵佛经的原因。陆羽介绍•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尊为“茶圣”。他也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有《陆羽自传》。写作背景•《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29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小传,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茶经》对后世茶艺的最大贡献有两点:首先,它第一次规范了煎茶和饮茶的茶具,作者在《茶经》中列举了二十九种茶具,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成为一整套的茶艺用具;其次,使饮茶最终由生活化走向艺术化。请为下边生字注音请为下边生字注音•1褊躁•2豁然•3多瞋•4愆•5苕溪•6扁舟•7短褐•8犊鼻•9接舆10终鲜11后嗣12圬墙13青衿14懵然15谑谈16见遗17属文18涕泗(biǎn)(huò)(chēn)(qiān)(tiáo)(piān)(hè)(dú)(yú)(xiǎn)(sì)(wū)(jīn)(měng)(xuè)(wèi)(zhǔ)(tìsì)疏通课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学习第一段•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说的对。他有着三国时王粲、晋朝张载那样丑陋的相貌,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口吃病,但为人多才善辩,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固执己见。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又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性情多怒。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学习第二段•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驾着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着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