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公开课略读课文的自读会悟对略读课文的困惑——《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谈【案例背景】古往今来,提起灰尘,人们顿生厌恶之情,认为它是污染环境、传播细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然而这篇课文揭示了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课文一开头就从人们对灰尘的通常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设问质疑:“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发人深省,直接导入下文,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4-6自然段结尾都运用了“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的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备课设想】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懂得道理。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2、教学目标⑴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三、探求原因,感受方法(一)探究特点和作用(4-6)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4-6小节,完成表格。(四人小组)【出示: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从中提取出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填空】2.交流(提示:语言能否再简练些;如果让你选择一两个关联词,你会选择?)◆感受说明方法: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特点和作用说清楚的?①【作比较】②作者采用【“做假设”】的说明方法,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新学的说明方法:既说清了灰尘的特点,又以意想不到的结果,震撼读者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篇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你能找到几处?3.默读4-6小节,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结构相同:特点、作用】4、请你选择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情形,研读相关的段落,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原因。(同桌互说、指名)5、总结回归:是啊,我们只有先睁开眼睛,才能看到天空不只是一种蔚蓝色的颜色,然后我们才不满足于看到这几种单调的颜色,灰尘让我们看到更美丽的晚霞朝晖、彩虹日落,看到整个自然界的色彩缤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灰尘帮的忙!作者在写作时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说理性强,语言很有科学性,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是需要借鉴的。下面就让我们先闭上眼睛,在心中感谢灰尘使光线变得柔和,让我们慢慢睁开眼睛,【出示幻灯片】看看美丽的天空,看看闲云迷雾、看看雨雪天气,然后看看彩虹,看看晚霞朝晖和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第4小节吸收、散射光线削弱阳光做假设、作比较第5小节散射七色光改变天空颜色做假设第6小节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神奇的日晕,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感谢小小的灰尘给我们带来这色彩斑斓的世界。(读4-6小节)(二)除了这些特点外,你从课文中阅读中对灰尘还有什么了解?(你最欣赏作者的哪一处介绍?)【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这句话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段话首先运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板书:列数字】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1.学完课文,再来看这个“灰尘”,你又想说些什么?(或“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