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读懂诗歌【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中国古典诗歌诗词(五代宋)曲(元)古体诗(古风)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于唐代散曲剧曲小令套曲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登幽州台歌》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绝句(五绝)《江雪》七言绝句(七绝)《早发白帝城》五言律诗(五律)《春望》七言律诗(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排律(八句以上的律诗)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词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又称“诗余”“长短句”按内容1、田园诗2、山水诗3、边塞诗诗歌的题材分类:4、咏史诗5、送别诗6、咏物诗7、咏怀诗【诗歌备考的知识】基础知识:意象、意境、主旨【怎样才算读懂?】•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明白表层意思2.领会深层意思【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调整语序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一、读标题二、看注释三、知诗人四、找意象五、品字词六、思情语七、分题材一、读标题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新媳妇自喻,以夫婿喻张水部,以公婆喻主考官,表达了他考前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喻示人的思想如果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的知识题目揭示内容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题目提示体裁•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刘禹锡《望洞庭》贾岛《题李凝幽居》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杜甫《春夜喜雨》《邯郸冬至夜思家》《使至塞上》《咏素蝶诗》-----远望中的洞庭湖-----幽僻-----送别-----喜爱春雨-----思家-----边塞-----托物言志二、看注释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具体探究】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问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三、知作者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广义语境。作者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