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安徽民谣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A1、明朝建立的时间、朱元璋称帝的地点?1368的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B2、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农民起义的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参加过农民,但他不是开国皇帝B3.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政治: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②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太祖),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3、思想上:八股取士B4.八股取士的评价?A.消极:①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②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③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B.积极:但它也使科举考试规范化(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A5.什么是靖难之役,结果如何?①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先后把众多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实权。明太祖死后,各地藩王的实力日益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②明建文帝下令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结果: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A6.明成祖迁都的时间、都城,迁都的目的?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B7.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继续实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B8.北京西北郊的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称为明孝陵。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成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而那时的明朝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伟,成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