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2单元概述单元简介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语文素养主要是:初步形成品味与赏析现代散文的能力,能够体会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注意欣赏其中的情趣和理趣。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欣赏散文的情趣与理趣。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情趣”,真情实趣。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服人”,散文的写作目的是“动人”,衡量一篇散文成败优劣的标准是是否能在读者心灵深处引发某种感动或触动。散文借助文章中的某一形象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感悟或启发性的精神暗示,它在语言形式上通常表现为抒情或说理,在内容上可以是作者对某种自然规律、人生现象的顿悟,或是特定状态下对生命之光、生活之理的某种理解。“理趣”是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散文的理趣,是指散文阐释事理的生动形象和新颖有趣,就是艺术作品包涵了道与理的精妙意味……说理散文的理趣是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写与叙述、精彩的分析和概括、不拘一格的行文结构和活泼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欣赏散文的情趣与理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文章的性质、品位、风格。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从文章的整体上,从较高的层面上,观照和品析文章的性质、品位、风格。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思想感情到底是什么就需要整体感知。其次,要将品味理趣与品味情趣结合起来。散文大多包含一定的情趣和理趣,而且往往情中含理、理中含情。情趣、理趣是相对的分法,许多抒情散文融合着哲理性的感悟与思考,因其哲理而显示其情感的深刻性;许多说理散文融入了充沛的感情,因其感情而使说理更加能感染人、鼓动人。第三,要品味作品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哲理散文还更多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学会平中见奇,小中见大,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是我们对散文之趣的终极追求。当你试着学习用一颗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刹那而无处不在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的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然不群,令人感动,以至久久难以释怀。内容提要《荷塘月色》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为经线,以对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景物描写为纬线,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故都的秋》通过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的对比,通过对具有独特意象的落蕊、秋蝉、闲人等的描写,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囚绿记》通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表达了顽强抗争、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第一课荷塘月色第一单元经典晨读方法警示探究高考导航学习目标课堂互动课后强化作业课前预习经典晨读蝉虞世南垂纟委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注释】①垂纟委:蝉有伸出的触须,好像下垂的帽带,所以说“垂纟委”。纟委(ruí),古代帽带结于颌下的下垂部分。②藉(jiè):依靠。【简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博学多才,文章、书法俱佳。【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次句写蝉声,“流响”状蝉不停地鸣叫,声音从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出”字写出了蝉声的传送,暗示了蝉声的响亮。后两句分析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之力。言外之意就是:一个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名声远扬,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这正如谚语所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引发的议论,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此诗借物言志,以蝉喻人,蝉有诗人自比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突出的特色。高考导航(2013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负重的河流黄毅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