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丁西林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作品以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作者简介独幕剧独幕剧是一种仅有一幕的小型戏剧,兴起于19世纪后期。因为全剧要求在一幕之内完成,所以独幕剧情节比较单纯,人物也比较集中。它常常选取一个生活片段,塑造几个人物形象的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三块钱国币》中有几个人物?矛盾冲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他们之间的冲突因何而起?最终以什么收场?回答下列问题《三块钱国币》中有几个人物?吴太太、杨长雄、成众、巡警、李嫂矛盾冲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吴太太、杨长雄他们之间的冲突因何而起?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照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了口角。最终以什么收场?杨长雄气急之下摔碎了另一只花瓶,无奈地送上三块钱国币。情节及戏剧冲突吴太太--------自言自语埋怨女仆杨长雄--------做着看书与友下棋吴太太--------逼仆赔钱典押铺盖杨长雄--------不应陪钱不应典押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花瓶吴太太-------争吵漫骂不依不饶杨长雄-------握紧拳头掏出纸币吴太太-------一时语塞抢过纸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剧情矛盾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吴、杨二人身上,作者通过三次交锋具体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家看看这三次交锋的焦点分别是什么?第一次: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由杨骂吴太太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课文分析在三次交锋中,矛盾双方各自采取什么态势?吴主动进攻;杨被迫应战这三次交锋分别凸显了吴杨二人怎样的性格特征?吴太太,尖酸刻薄、胡搅蛮缠、地理不饶人、无理闹三分;杨,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一件寻常小事在丁西林笔下变得如此精彩,他的成功决飞偶然,关键在于他巧妙地设计了情节结构、设置了集中而激烈的矛盾冲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性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戏剧人物。成众从始到终都未参与冲突,也不能左右冲突的发展趋势,可以把这个人物去掉吗?成众这个人物不是可有可无的。他是作为一个与杨长雄对照的形象出现的,在其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不讲策略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可爱。杨长雄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在和他的对话中交代的。虽然他未参与这场舌战,但每当杨、吴之间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是他“轻描淡写”式的话语让冲突告一段落,使得全剧有张有弛。思考:剧中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未完,剧末成众却说“和棋”,为什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实际上是十分风趣又一针见血地比喻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吵。吴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块钱国币的赔款,是打了胜仗;杨长雄故意打破第二只花瓶给了她第二笔赔款,她就等于吃了败仗。杨长雄说不服吴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只花瓶来出气,可以说是打了胜仗;但是一个穷学生平白地赔三块钱国币,也可以说是吃了一个败仗。双方都有胜有败,但谁也没有真正彻底打败对方,成了“和棋”的局面。艺术特色1、构思精巧,开头和结尾尤具特色。戏是从一派争吵声中开场的,这使戏从一开始就聚焦在主要冲突“该不该要打破了花瓶的李嫂赔三块钱”,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这一事件的真正起因,正是这场并未写出的口角,给全剧定下了一个激越的基调。幕一拉开,舞台上就已战火弥漫,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本剧的结尾尤其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杨长雄一忍、再忍、三忍,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此时杨长雄故意走到吴太太的面前摔碎另一只花瓶,全剧就这样在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动作上戛然而止了。“这样的结尾,象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