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翻译训练及分层赏析文言文翻译要求及操作方法要求:信(真实于原文,字词释义对应正确无误。)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语言优美,对话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操作方法:留(保留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及现代意义没有变化的词)删(删除不必译出的虚词等)增(增加原文的省略部分及不增则影响通顺的词语)换(换用符合现代习惯的词语)调(倒装句等换成符合现代要求的语序)《逍遥游》翻译训练及分层赏析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很大,(大到)不知道它的(体积有)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不知道它的(面积有)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鹏鸟呀,海涛汹涌(时)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冥者,天池也。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判断句)第一段第一层,描写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的形象。为下文写鲲鹏“有所待”蓄势。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判断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齐谐》的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水击三千里,(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海面上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而冲上九万里(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北方的大海)凭借六月的大风。”(状语后置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犹如奔马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判断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空湛蓝湛蓝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呢?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还是高旷辽远因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注:其……其……,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汇积不深厚,那么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倒一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作它的船;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风聚积得不雄厚,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就狂风在它的身下了,而后乃今培风,这以后才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够)它阻遏了,(宾语前置)而后乃今将图南。这以后才能打算往南飞。第一段第二层,写鲲鹏南飞“有所待”。文章并以“野马”、“尘埃”作类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为了证明鲲鹏南飞“有所待”,还使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的比喻;而用杯水浮芥、置杯则胶这两个互相对比的比喻来证明大舟漂浮有待深水。鲲鹏南飞有所待野马尘埃类比大舟漂浮有待深水比喻杯水浮芥置杯则胶比喻对比第一段第二层的多种论证方法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é)起而飞,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碰着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或许飞不到,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就掉到地上罢了,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到郊野去的人,(带上)三餐就能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适百里者,宿舂粮;到百里之外去的人,(要)隔夜捣米作干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到千里之外去的人,三个月(前就要)储备粮食。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小动物又什么知道?第一段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讥笑。说明事物无论大小,都有所待。这一层连用三个比喻,意在指出做大事要有大的凭借,做小事要有小的凭借——都“有所待”。以上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都不是“逍遥游”。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聪明赶不上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