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二十五中学同学们,提到杂文,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鲁迅,我们知道,他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刺向黑暗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位作家,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他就是著名的杂文作家——聂绀弩。聂绀弩(聂绀弩(1903—19861903—1986),湖北京山人,),湖北京山人,2424年入黄埔年入黄埔军校,军校,2525年进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国民党中央通讯年进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任上曾指名道姓的抨击国民党的要员汪精卫、社副主任。任上曾指名道姓的抨击国民党的要员汪精卫、蒋介石等人。蒋介石等人。聂绀弩的叛逆行为使他遭到打击迫害。聂绀弩的叛逆行为使他遭到打击迫害。“九“九··一八”事变后,因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受到当局的一八”事变后,因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受到当局的通缉,从此彻底脱离国民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国通缉,从此彻底脱离国民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国后,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后,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文学部主任辑兼古典文学部主任,,后因“胡风事件”撤职。后因“胡风事件”撤职。1957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文革”期间以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文革”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山西等地坐牢。“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山西等地坐牢。粉碎“四人帮”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上理发店,他粉碎“四人帮”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上理发店,他“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19861986年年33月,走完了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丁聪作聂绀弩漫画像丁聪作聂绀弩漫画像文学史上,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也是。正是由于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口无遮拦,我行我素的性格,造成了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他能活到83岁,真是一个奇迹。莎士比亚《裘力斯莎士比亚《裘力斯··恺撒》:恺撒》:他只是因为看见罗马人都是绵羊,他只是因为看见罗马人都是绵羊,所以才会做一头狼;罗马人倘若不是一所以才会做一头狼;罗马人倘若不是一群鹿,他就不会成为一头狮子。群鹿,他就不会成为一头狮子。古汉语中“王”字产生了“帝王、天子”的意义。由“王”而由“王”而“权”“权”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权”与“奴王权”与“奴才”才”奴才: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惟命是从、俯首帖耳、卑躬屈膝、巧言令色、欺软怕硬……易牙烹子媚主相互对立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依存一、理清思路1、作者由电影名字引出什么联想?•我若为王(1)•“我若为王”后将会出现怎样光景?•妻子——王后(2)•儿子——太子或王子(3)•女儿——公主(4)•亲戚——皇亲国戚(4)•我和人们的关系(5)2、我为什么会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我生活在奴才中间,而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3、我若为王后,怎么解决王和奴才的问题?(7——8)•将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没有一个臣民,将不再是奴才的君主。•意思是消灭王权,铲除奴种。思路层次•第一部分(1):假设我若为王•第二部分(2——5):展开联想。我为王以后妻子儿子女儿亲眷会怎样•第三部分(6):揭示原因:君王,奴才的首领。•第四部分(7——8):表达主旨:憎恶奴才,杀死奴才思路图表•(1)引出话题:我若为王————提出•问题•(2——5)联想成王后•(6)揭示原因:君王是奴才的首领•(7——8)铲除奴种,改造世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1、作者究竟是否喜欢做王?2、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3、作者为什么说“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4、作者说:“我若为王,我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其内涵是什么?5、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提出这个话题还会有意义吗?6、这篇文章对今天的我们还有教育意义吗?1、作者究竟是否喜欢做王?2、作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