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课件VIP免费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课件_第1页
1/12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课件_第2页
2/12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课件_第3页
3/12
卡夫卡卡夫卡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背景·情节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起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性格特征:畏缩、自卑、惶恐。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表现客观的真实。不是。“我”借不到煤,是因为交流的不成功。交流的不成功是因为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飞在空中,煤店老板(娘)并没有看见“我”,所以小说没有强调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效果: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了,让人置身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出借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失败,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主题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义是什么?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关于“飞”——桶是木头的,里面是空的,很轻——具有可以“飞”的条件“飞翔”本是很美好的事情而这里的“飞”却是让人辛酸的举动强烈的对比关于卡夫卡《骑桶者》的虚构和真实的问题关于“骑桶”——骑马骑自行车骑扫帚骑牛骑板凳骑棒头骑桶——有现实基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