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榜学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社戏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课件VIP免费

金榜学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社戏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1页
1/39
金榜学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社戏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2页
2/39
金榜学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社戏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课件_第3页
3/39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归省(xǐnɡ)凫水(fú)蕴藻(zǎo)絮叨(dāo)B.怠慢(dài)撺掇(chuān)潺潺(chán)惮(chán)C.家眷(juàn)行辈(hánɡ)漂渺(miǎo)纠葛(ɡé)D.舟楫(jí)篙(ɡāo)踊跃(yǒnɡ)踱(duó)【解析】选B。B项中“撺”应读cuān;“惮”应读dà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回家探望父母。(2)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3)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3.下列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B.“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C.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D.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解析】选D。D项中“船又大”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4.指出下列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3)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答案:(1)动作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阅读“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和“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两段,回答问题。5.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夜航看戏,戏后归航。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表达了“我”急于看到戏的迫切心情。7.这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正面描写: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侧面描写:连山仿佛是铁的兽脊似的向船尾跑去,老渔父喝彩。8.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感觉器官的理解能力,感觉器官主要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从文中描写景物的气味、见到的景物、声音等来分析即可,其作用主要从表现的景物的特点来分析即可。答案:嗅觉、视觉、听觉、感觉等,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9.本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从中,我们看出:“香市”是具有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古老乡村风俗;“香市”是反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乡场”活动。答案:封建宗教色彩地方风情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质朴单纯的精神生活10.作者是如何描写幼时所见的“香市”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能力。解题思路如下:答案:由外而内、由物及人,循着游赏者足迹的推移来描写“香市”的。11.第三自然段中“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作者写所闻的各种声音目的在表现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语段中通过写各种声响,目的在于渲染一种繁华热闹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答案:“香市”庙堂内外热烈繁闹的场景。1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榜学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社戏 新课标配套课件 苏教版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